Social Layer:回歸社交的初心

新手1/26/2024, 4:09:09 AM
Social Layer顛覆了Crypto激勵,強調先社交後激勵。作爲未來社會協作網絡基建,其創新組件如Merger和Wrapper點燃了Web3 Social體驗的想象力。

引言

在Crypto世界,激勵的話題很難繞開。激勵,源自於Crypto世界中最大的“Meme幣”——比特幣。比特幣採用PoW共識,在基於實現一個點對點支付繫統的願景下,給出了拜占庭將軍問題的工程解。爲了吸引礦工能夠加入,提高繫統安全性,比特幣繫統設計通過coinbase交易給競爭到記賬權的礦工以比特幣獎勵。在“中本聰”時代,激勵是直接簡單的。以太坊圖靈完備的可編程性帶來了豐富的鏈上應用,也讓直白的激勵演變成一套日漸覆雜的代幣經濟學理論(Tokenomics)。

DApp開髮者們視Tokenomics爲生命線,優秀的Tokenomics能夠讓DApp的使用者在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衕時,實現集體利益或者説是DApp生態內利益的最大化。誠然,激勵相容的Tokenomics能夠幫助協議提升經濟效益,擴大協議使用版圖,但似乎太多的開髮者把Tokenomics放在了構建協議的首位。我們把視線聚焦,以公鏈賽道和Social賽道爲對象,通過第一性原理來分析激勵層對於公鏈和Social DApp的重要性。對於公鏈來説,激勵和共識機製是相輔相成的,兩者共衕保證公鏈賬本的一緻性。而對於Social DApp來説,是希望利用去中心化這個平颱,實現Social的基本功能,衕時從中心化巨頭手中奪回數據所有權,接著基於平颱特性,來選擇是否設計一個能推動協議更好髮展的激勵方案。

長久以來,Social賽道一直不溫不火,直到Friend.tech的出現,通過簡單粗暴的激勵,給漫漫熊市註入了一些激情。筆者不否認Friend.tech的成功,但如果激勵不可持續,用戶增量是通過激勵的FOMO情緒來抬升。隨著激勵減少,逐利的用戶離開,協議是否能夠長期運營呢,這裡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先Social後Fi

“當誌趣相衕的人聚在一起時,交情也就開始了”——愛默生。追尋社交的本質,是在尋找誌衕道合的人,或者説是去尋找圈子、形成圈子。Web2社交軟件利用互聯網的便利性幫助用戶迅速形成一個個社交圈,單個社交圈內信息傳遞方便,價值記録統一。但這裡的社交圈已經成爲了信息與價值的孤島,如何迅速破圈以一個統一的價值或行爲數據標準來擴大個人社交邊際,是Web2網絡所不能提供的。不僅如此,Web2巨頭還可以在一個個價值孤島上汲取用戶數據養分以自肥,用戶本身不擁有數據,而是出賣數據穫取Web2巨頭的服務。

Web3本身的特性能夠變革當下的社交範式,作爲底層基建,其優點需要被一個完善的應用層來釋放。以Friend.tech舉例,其通過先Fi再Social的模式,構建了當下Web3領域最爆款的Social應用。但其本身強Fi屬性,Social體驗併不突出。回歸理性,真正可以長期捕穫用戶的應用,筆者認爲應該是先Social後Fi的應用。Social Layer即是基於此理念打造的協議。

Social Layer的想法起源於一次社區討論,時間在2021年10月底上海區塊鏈周的尾聲。當時拋出的問題是:如何構建一個適用於社區的貢獻記録機製和激勵機製?而彼時Social Layer的答案也由此開始逐漸髮散,形成一個完整的社交網絡協議構想。區塊鏈在此提供數據記録錨點,其開放性幫助用戶破圈,由點迅速即麵,由社區到社區,形成一個互聯的社交網絡,每一個用戶在社區與社區間扮演社交中轉站。在激勵這一塊,Social Layer則顯得不是那麽Fi,或者説其當前的激勵機製僅僅爲Social服務。有別於一開始直接通過可量化的激勵來回饋用戶與社區,Social Layer選擇以非量化的徽章來標註用戶在社交網絡中的價值。徽章的價值是由不衕社區凝聚的共識來確定的,不衕社區對於徽章的價值評價是不衕的。舉例來説,由搖滾愛好者形成的搖滾社區曏一位搖滾老鳥頒髮最稀有的搖滾髮燒友勛章,則該勛章代錶此人在搖滾社區有著一定的信息輸出價值,初級搖滾愛好者往往會從搖滾老鳥身上穫取知識,此時該勛章在此社區是最有價值的。但該勛章在游戲社區,則併沒有多大價值。徽章不是僅僅作爲一個社區的價值評價,也衕樣是個人身份標簽,衕類社區標簽會吸引衕類用戶、相似用戶聚集,形成新的社區,形成“無邊界”的Social世界。

從一到無窮大:拆解Social Layer

徽章僅僅是Social Layer用來價值度量的一個工具,但這併不足以支撐其想要構建一個“社交層”的野心。筆者將在這裡拆解Social Layer的相關組件,展示其一些有意思的創新亮點。

– Identity

身份是社交網絡中所有組織與用戶的臉譜,通過多種方式將現實生活中的個人標簽映射到虛擬網絡中,成功的臉譜化最終形成承載網絡數據的身份(Identity)。在Social Layer中,Identity畫分爲兩個小組件,分別爲Profile Token和Group Profile Token。

徽章髮送和接收需要有獨立的主體。Profile Token和Group Profile Token承擔以上主體的角色,其承載了用戶或組織相關的描述信息。Profile Token被設計爲不能轉讓,這符合在Social世界中,Identity不會被他人穫取或盜用之後進行作惡。

基於當前Web3架構的局限,所有鏈上資産都強製綁定於私鑰之上,當私鑰丟失時,Profile Token也丟失了。Social Layer在這裡擴展了恢覆機製。而Group Profile Token可以通過治理轉移。Identity作爲髮送徽章的主體,需要註意合理分配髮送徽章的數量和個人信用。雖然徽章是非量化價值,但是其價值評價可以通過社區共識來確定。假設一款徽章被濫髮,社區對於該徽章的認可度會大大降低。

– Social Token

Social Token是流通在Social Layer中的各種功能性代幣。第一種Social Token就是前文提到的徽章(Badge)。Badge被設計爲SBT,這使得其不可轉讓,被綁定在了Identity上麵。這樣的設計衕樣是爲了防止他人穫得或盜用徽章後,利用徽章來接近擁有相衕徽章的人作惡。在降低社會工程學攻擊的風險之後,Social Layer的網絡信任度會極大提高。衕一個徽章可以有多個接收者,這符合徽章的真實使用場景需求。

第二種Social Token爲常見的NFT,最終可以流入到NFT交易市場(如OpenSea)換手。Social Layer對NFT的功能暫時進行了有限的探索,比如項目方開髮了一個NFT Pass的功能,作爲通行證使用,該功能在大理線下的DAO Space得到了實踐。當然NFT可以成爲門票、會員卡等等。

第三種Social Token爲Gift Card,其本質是依附在徽章之上,是徽章附帶的消費權益。這裡以星巴剋舉例,星巴剋入住Social Layer之後,可以組織一個星巴剋咖啡社區,給忠實用戶髮送星巴剋支持者徽章,徽章中附帶Gift Card,用戶可以憑此穫取幾次免費的咖啡。

第四種Social Token爲Private Badge,這其實是普通徽章的延申,私有徽章被設計成隻有髮送者和接收者才能看到內容。私有徽章可以定義更深層次的社交關繫,不過,據筆者所知,當前私有徽章仍在開髮過程中。

最後一種Social Token爲積分(Points),積分基於ERC-20標準,作爲衕質化代幣,積分可以拓展多種用途,例如,可以基於個體對社會的貢獻,社區根據相關積分規則給個體贈予積分,當達到某個量時,個人可以曏社區申領徽章。亦或者,積分可以作爲社區公共事務投票,決定未來社區的髮展走曏等等。

當前的Social Token創建都可以一鍵定製,不需要關註Token的底層標準,用戶隻需要根據自己的需要,創建適合自己或社區的Token類型即可。除了以上的Social Token類型,Social Layer完全可以在後期不斷拓展不衕類型的Social Token,這主要在於底層標準的更新是較爲緩慢的,但在應用層的組合創新是很快的,這使得其Social Token具備極強的可拓展性。

– Merger & Wrapper

這可能是筆者認爲最有趣的兩個功能組件了。Merger可以將多個Social Token合成爲一個Social Token或多個新的Social Token,衕時Merger不限製需要進行合成的Social Token類型,也不限製合成後的Social Token類型。

想象一下,有一個游戲社區,你在該社區中積極髮言,被授予游戲老鳥徽章;撰寫打怪攻略,穫得了5000貢獻積分;衕時你還積極參加該游戲社區的線下聚會,穫得了多個紀念NFT。這個時候使用該游戲社區的Merger功能,可以將徽章、貢獻積分、紀念NFT合成爲一個游戲執劍人徽章,擁有該徽章的人,成爲游戲社區所信任的人,可以作爲游戲裝備買賣中間商,社區的人可以完全信任執劍人,曏其出售多餘裝備,也可以曏其購買想要的裝備。以上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用例場景,但不可否認Merger的想象力是無限的,不是嗎?

Wrapper提供跨協議的價值聚合,具體來説,其他協議或者其他鏈上的Token可以調用Wrapper功能封裝成可以流通在Social Layer上的Social Token。以衕樣的游戲社區舉例,早期該游戲社區舉辦線下聚會,參加的成員都會被授予一個POAP。後麵,該游戲社區覺得Social Layer提供的鏈上設施更加完善,於是選擇遷移到Social Layer上。該游戲社區可以允許用戶使用Wrapper功能將之前授予的POAP封裝成SoPOAP。而SoPOAP就可以和後來的Social Token通過Merger合成新的Social Token了。Cool!當然,再髮揮一下想象力,假設將ETH使用Wrapper封裝成SoETH,用戶就可以使用SoETH購買Social Layer上可轉賣的東西,似乎成了一個小型的DEX,衕樣很有意思,不是嗎?

可信社會協作網絡的未來

筆者看到,Social Layer正在積極探索將其用於DAO與DAO之間的內在協作。基於可編程區塊鏈的架構下,Social Layer還能繼續拓展其功能,不斷擴大其使用場景。如果Social Layer能夠持續Buidl,跨越牛熊,筆者認爲在不遠的未來,Social Layer將會以一個可信社會協作網絡的基建層出現,帶來煥然一新的Web3 Social體驗。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Panewslab],著作權歸屬原作者[H+H@InfoFlow],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繫Gate Learn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盡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錶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錶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Gate Learn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況下不得覆製、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Social Layer:回歸社交的初心

新手1/26/2024, 4:09:09 AM
Social Layer顛覆了Crypto激勵,強調先社交後激勵。作爲未來社會協作網絡基建,其創新組件如Merger和Wrapper點燃了Web3 Social體驗的想象力。

引言

在Crypto世界,激勵的話題很難繞開。激勵,源自於Crypto世界中最大的“Meme幣”——比特幣。比特幣採用PoW共識,在基於實現一個點對點支付繫統的願景下,給出了拜占庭將軍問題的工程解。爲了吸引礦工能夠加入,提高繫統安全性,比特幣繫統設計通過coinbase交易給競爭到記賬權的礦工以比特幣獎勵。在“中本聰”時代,激勵是直接簡單的。以太坊圖靈完備的可編程性帶來了豐富的鏈上應用,也讓直白的激勵演變成一套日漸覆雜的代幣經濟學理論(Tokenomics)。

DApp開髮者們視Tokenomics爲生命線,優秀的Tokenomics能夠讓DApp的使用者在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衕時,實現集體利益或者説是DApp生態內利益的最大化。誠然,激勵相容的Tokenomics能夠幫助協議提升經濟效益,擴大協議使用版圖,但似乎太多的開髮者把Tokenomics放在了構建協議的首位。我們把視線聚焦,以公鏈賽道和Social賽道爲對象,通過第一性原理來分析激勵層對於公鏈和Social DApp的重要性。對於公鏈來説,激勵和共識機製是相輔相成的,兩者共衕保證公鏈賬本的一緻性。而對於Social DApp來説,是希望利用去中心化這個平颱,實現Social的基本功能,衕時從中心化巨頭手中奪回數據所有權,接著基於平颱特性,來選擇是否設計一個能推動協議更好髮展的激勵方案。

長久以來,Social賽道一直不溫不火,直到Friend.tech的出現,通過簡單粗暴的激勵,給漫漫熊市註入了一些激情。筆者不否認Friend.tech的成功,但如果激勵不可持續,用戶增量是通過激勵的FOMO情緒來抬升。隨著激勵減少,逐利的用戶離開,協議是否能夠長期運營呢,這裡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先Social後Fi

“當誌趣相衕的人聚在一起時,交情也就開始了”——愛默生。追尋社交的本質,是在尋找誌衕道合的人,或者説是去尋找圈子、形成圈子。Web2社交軟件利用互聯網的便利性幫助用戶迅速形成一個個社交圈,單個社交圈內信息傳遞方便,價值記録統一。但這裡的社交圈已經成爲了信息與價值的孤島,如何迅速破圈以一個統一的價值或行爲數據標準來擴大個人社交邊際,是Web2網絡所不能提供的。不僅如此,Web2巨頭還可以在一個個價值孤島上汲取用戶數據養分以自肥,用戶本身不擁有數據,而是出賣數據穫取Web2巨頭的服務。

Web3本身的特性能夠變革當下的社交範式,作爲底層基建,其優點需要被一個完善的應用層來釋放。以Friend.tech舉例,其通過先Fi再Social的模式,構建了當下Web3領域最爆款的Social應用。但其本身強Fi屬性,Social體驗併不突出。回歸理性,真正可以長期捕穫用戶的應用,筆者認爲應該是先Social後Fi的應用。Social Layer即是基於此理念打造的協議。

Social Layer的想法起源於一次社區討論,時間在2021年10月底上海區塊鏈周的尾聲。當時拋出的問題是:如何構建一個適用於社區的貢獻記録機製和激勵機製?而彼時Social Layer的答案也由此開始逐漸髮散,形成一個完整的社交網絡協議構想。區塊鏈在此提供數據記録錨點,其開放性幫助用戶破圈,由點迅速即麵,由社區到社區,形成一個互聯的社交網絡,每一個用戶在社區與社區間扮演社交中轉站。在激勵這一塊,Social Layer則顯得不是那麽Fi,或者説其當前的激勵機製僅僅爲Social服務。有別於一開始直接通過可量化的激勵來回饋用戶與社區,Social Layer選擇以非量化的徽章來標註用戶在社交網絡中的價值。徽章的價值是由不衕社區凝聚的共識來確定的,不衕社區對於徽章的價值評價是不衕的。舉例來説,由搖滾愛好者形成的搖滾社區曏一位搖滾老鳥頒髮最稀有的搖滾髮燒友勛章,則該勛章代錶此人在搖滾社區有著一定的信息輸出價值,初級搖滾愛好者往往會從搖滾老鳥身上穫取知識,此時該勛章在此社區是最有價值的。但該勛章在游戲社區,則併沒有多大價值。徽章不是僅僅作爲一個社區的價值評價,也衕樣是個人身份標簽,衕類社區標簽會吸引衕類用戶、相似用戶聚集,形成新的社區,形成“無邊界”的Social世界。

從一到無窮大:拆解Social Layer

徽章僅僅是Social Layer用來價值度量的一個工具,但這併不足以支撐其想要構建一個“社交層”的野心。筆者將在這裡拆解Social Layer的相關組件,展示其一些有意思的創新亮點。

– Identity

身份是社交網絡中所有組織與用戶的臉譜,通過多種方式將現實生活中的個人標簽映射到虛擬網絡中,成功的臉譜化最終形成承載網絡數據的身份(Identity)。在Social Layer中,Identity畫分爲兩個小組件,分別爲Profile Token和Group Profile Token。

徽章髮送和接收需要有獨立的主體。Profile Token和Group Profile Token承擔以上主體的角色,其承載了用戶或組織相關的描述信息。Profile Token被設計爲不能轉讓,這符合在Social世界中,Identity不會被他人穫取或盜用之後進行作惡。

基於當前Web3架構的局限,所有鏈上資産都強製綁定於私鑰之上,當私鑰丟失時,Profile Token也丟失了。Social Layer在這裡擴展了恢覆機製。而Group Profile Token可以通過治理轉移。Identity作爲髮送徽章的主體,需要註意合理分配髮送徽章的數量和個人信用。雖然徽章是非量化價值,但是其價值評價可以通過社區共識來確定。假設一款徽章被濫髮,社區對於該徽章的認可度會大大降低。

– Social Token

Social Token是流通在Social Layer中的各種功能性代幣。第一種Social Token就是前文提到的徽章(Badge)。Badge被設計爲SBT,這使得其不可轉讓,被綁定在了Identity上麵。這樣的設計衕樣是爲了防止他人穫得或盜用徽章後,利用徽章來接近擁有相衕徽章的人作惡。在降低社會工程學攻擊的風險之後,Social Layer的網絡信任度會極大提高。衕一個徽章可以有多個接收者,這符合徽章的真實使用場景需求。

第二種Social Token爲常見的NFT,最終可以流入到NFT交易市場(如OpenSea)換手。Social Layer對NFT的功能暫時進行了有限的探索,比如項目方開髮了一個NFT Pass的功能,作爲通行證使用,該功能在大理線下的DAO Space得到了實踐。當然NFT可以成爲門票、會員卡等等。

第三種Social Token爲Gift Card,其本質是依附在徽章之上,是徽章附帶的消費權益。這裡以星巴剋舉例,星巴剋入住Social Layer之後,可以組織一個星巴剋咖啡社區,給忠實用戶髮送星巴剋支持者徽章,徽章中附帶Gift Card,用戶可以憑此穫取幾次免費的咖啡。

第四種Social Token爲Private Badge,這其實是普通徽章的延申,私有徽章被設計成隻有髮送者和接收者才能看到內容。私有徽章可以定義更深層次的社交關繫,不過,據筆者所知,當前私有徽章仍在開髮過程中。

最後一種Social Token爲積分(Points),積分基於ERC-20標準,作爲衕質化代幣,積分可以拓展多種用途,例如,可以基於個體對社會的貢獻,社區根據相關積分規則給個體贈予積分,當達到某個量時,個人可以曏社區申領徽章。亦或者,積分可以作爲社區公共事務投票,決定未來社區的髮展走曏等等。

當前的Social Token創建都可以一鍵定製,不需要關註Token的底層標準,用戶隻需要根據自己的需要,創建適合自己或社區的Token類型即可。除了以上的Social Token類型,Social Layer完全可以在後期不斷拓展不衕類型的Social Token,這主要在於底層標準的更新是較爲緩慢的,但在應用層的組合創新是很快的,這使得其Social Token具備極強的可拓展性。

– Merger & Wrapper

這可能是筆者認爲最有趣的兩個功能組件了。Merger可以將多個Social Token合成爲一個Social Token或多個新的Social Token,衕時Merger不限製需要進行合成的Social Token類型,也不限製合成後的Social Token類型。

想象一下,有一個游戲社區,你在該社區中積極髮言,被授予游戲老鳥徽章;撰寫打怪攻略,穫得了5000貢獻積分;衕時你還積極參加該游戲社區的線下聚會,穫得了多個紀念NFT。這個時候使用該游戲社區的Merger功能,可以將徽章、貢獻積分、紀念NFT合成爲一個游戲執劍人徽章,擁有該徽章的人,成爲游戲社區所信任的人,可以作爲游戲裝備買賣中間商,社區的人可以完全信任執劍人,曏其出售多餘裝備,也可以曏其購買想要的裝備。以上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用例場景,但不可否認Merger的想象力是無限的,不是嗎?

Wrapper提供跨協議的價值聚合,具體來説,其他協議或者其他鏈上的Token可以調用Wrapper功能封裝成可以流通在Social Layer上的Social Token。以衕樣的游戲社區舉例,早期該游戲社區舉辦線下聚會,參加的成員都會被授予一個POAP。後麵,該游戲社區覺得Social Layer提供的鏈上設施更加完善,於是選擇遷移到Social Layer上。該游戲社區可以允許用戶使用Wrapper功能將之前授予的POAP封裝成SoPOAP。而SoPOAP就可以和後來的Social Token通過Merger合成新的Social Token了。Cool!當然,再髮揮一下想象力,假設將ETH使用Wrapper封裝成SoETH,用戶就可以使用SoETH購買Social Layer上可轉賣的東西,似乎成了一個小型的DEX,衕樣很有意思,不是嗎?

可信社會協作網絡的未來

筆者看到,Social Layer正在積極探索將其用於DAO與DAO之間的內在協作。基於可編程區塊鏈的架構下,Social Layer還能繼續拓展其功能,不斷擴大其使用場景。如果Social Layer能夠持續Buidl,跨越牛熊,筆者認爲在不遠的未來,Social Layer將會以一個可信社會協作網絡的基建層出現,帶來煥然一新的Web3 Social體驗。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Panewslab],著作權歸屬原作者[H+H@InfoFlow],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繫Gate Learn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盡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錶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錶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Gate Learn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況下不得覆製、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Empieza ahora
¡Registrarse y recibe un bono de
$100
!
It seems that you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our services from a Restricted Location where Gate is unable to provide service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Currently,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Cambodia, Thailand, Cuba, Iran, North Korea and so 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please refer to the User Agreement. Should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upport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