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NERO发帖挑战# 秀觀點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Gate NERO生態周來襲!發帖秀出NERO項目洞察和活動實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優質發帖用戶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參與:
1️⃣ 調研NERO項目
對NERO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NERO生態周相關活動,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NERO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以下活動連結):
NERO Chain (NERO) 生態周:Gate 已上線 NERO 現貨交易,爲回饋平台用戶,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餘幣寶已上線 NERO,邀您體驗。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質量帖子Tips:
教程越詳細、圖片越直觀、互動量越高,獲獎幾率越大!
市場見解獨到、真實參與經歷、有帶新互動者,評選將優先考慮。
帖子需原創,字數不少於250字,且需獲得至少3條有效互動
OP_RETURN:最嚴重的 BTC 爭議之一
撰文:劉教鏈
近日,一項關於移除 Bitcoin Core 客戶端中對於 OP_RETURN 攜帶附加數據尺寸限制的提議在業內引起軒然大波。典型的推動者如開發者 Peter Todd 更是三番五次地提交 PR(Pull Request),大有一番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意味。
2023 年 7 月 23 號,Peter Todd 就提交了 PR#28130,提議移除 OP_RETURN 攜帶數據的限制。PR 被關閉了,沒有得到採納。
2025 年 4 月 28 號,他不死心,再次提交了相同內容的提議 PR#32359。激進地要求不但移除附加數據限制,還要把配置選項刪除,以免客戶端軟件用戶自行使用選項打開限制。
提議得到了大多數人的反對。
另有開發者 instagibbs,提出了另一個稍微溫和一些的提議 PR#32406。他提議暫時保留配置選項,但是默認不進行限制。
這個提議也是踩比贊多。instagibbs 還爲此寫了一個說明,解釋 OP_RETURN 的來歷,以及爲何要提議這樣的變更。
典型的反對者如開發者 Luke Dashjr。他是 Bitcoin Knots 客戶端軟件的維護者,也是兩年前激烈反對銘文的人。具體可以回顧一下教鏈此前的有關文章。
對於普通讀者,簡單理解這個問題,教鏈可以做這樣一個比喻:
解除附加數據限制 + 虛擬機執行附加數據 = 以太坊
當然,實際上並不是這麼簡單。比特幣的帳本是無狀態的 UTXO 模型,要改造帳本使之能夠存儲狀態數據(進而帶來新問題就是狀態爆炸),才會接近以太坊的設計。
無論如何,當年就是因爲 Bitcoin Core 拒絕 Vitalik Buterin 利用比特幣帳本的附加數據能力來實現他心目中的智能合約,才逼得他另立門戶創立以太坊項目的。
而這輪週期迄今,押注以太坊跑贏 BTC 的人,心裏想必都有不少草原動物呼嘯奔馳而過。
由於這個能力只是客戶端軟件的一個功能,而不是比特幣協議共識的一部分,所以不用擔心這次爭議會導致如 2017 年的那種硬分叉。
支持的主要理由包括如:有很多魔改客戶端早就取消了這個限制,並得到了某些礦池的支持;也許可以給礦工帶來更多的激勵;限制 OP_RETURN 的能力,堵不住人們巧妙利用其他能力比如 multisig、比如 taproot script 來攜帶數據,反而因爲限制倒逼拆分拼接數據導致了 UTXO 的碎片化;堵不如疏,沒有一刀切的方法可以精準識別什麼是垃圾數據,這注定是一場徒勞無功的貓鼠遊戲;等等。
反對的主要理由則包括如:放開數據限制將可能讓比特幣帳本急速膨脹,從而削弱了去中心化;帶來大量非金融應用,弱化了 BTC 的定位,使之淪落爲支票簿;等等。
根據 Clark Moddy Bitcoin 的統計,目前比特幣區塊鏈的尺寸大約是 748.1GB,其中 OP_RETURN 附加數據約爲 3.83GB,佔比約 0.5%。
目前還沒有確切結論說相關 PR 會被合並和發布。不過,從社區用腳投票的結果看,現在採用瘦身版 Bitcoin Knots 的節點數量,已經超過了最新版本 Bitcoin Core 29.0 的節點數量。
也許我們將見證歷史性的一幕:比特幣作爲一種共識,它其實並不必須依賴於單一的具有統治地位的客戶端軟件。(雖然這本就是一個事實,只是不爲很多人意識到而已)
一個多元化的、擁有兩至三種勢均力敵的比特幣客戶端軟件、代碼庫以及開發維護者團隊相互抗衡的比特幣生態,遵從一套比特幣的共識,和而不同,鬥而不破,是不是反而更能彰顯比特幣去中心化的魅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