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Uniswap(UNI)價格預測:巨鯨 278 枚代幣撤出交易所,鎖倉量飆升後的未來前景如何?
Uniswap(UNI)在經歷了長期橫盤整理後,開始強勢突破。一位鯨魚錢包用戶提取了 2,500 萬美元,加之錢包活躍度和用戶數量的顯著提升,這些都有助於鞏固其強勁的看漲基礎。UNI 突破關鍵阻力位不僅是一個積極的技術訊號,而且如果目前的趨勢持續下去,也意味著未來可能會實現翻倍的成長。
UNI 巨鯨錢包從交易所撤出
對 Uniswap 信心最強烈的訊號之一來自巨鯨錢包的活動。根據 Onchain Lens 的數據,7 月 14 日,一個新錢包從幣安提現了 278 萬枚 UNI 代幣,價值約 2552 萬美元。從交易所大量提現代幣通常表示持有者短期內無意拋售,這是投資者常見的看漲訊號。
值得注意的是,該錢包幾天前還提取了價值 350 萬美元的 Compound(COMP)代幣,這表明這並非一次性行動,而是針對關鍵 DeFi 資產的精心積累策略。隨著交易所流通的 UNI 數量減少,拋售壓力也隨之減弱,為價格上漲創造了有利條件。
無論整體市場趨勢如何,鯨魚錢包悄悄增持股票往往是強勁復甦的早期指標。
Uniswap 用戶數再次上升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看漲訊號來自網路活動。根據 Santiment 的數據,Uniswap 的每日活躍地址數量已超過 2,300 個,創下自 6 月初以來的最高水平。儘管 UNI 尚未達到 2024 年 12 月的最高點,但價格突破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他們認為新用戶的湧入可能成為推動 UNI 價格接近 20 美元的催化劑。
(來源:Santiment)
活躍地址反映了每日發送或接收代幣的錢包數量。當該指標急劇上升時,通常表明資金流動和對網路的興趣增加——這一因素已多次為 UNI 價格的大幅波動鋪平道路。
長期持有 UNI 的錢包數量也在增加
UNI 不僅日常交易活躍,其長期投資者數量也呈現強勁成長。截至目前,持有 UNI 的錢包數量已超過 37.5 萬枚,較 3 月底的 35.2 萬個大幅增加。
(來源:Santiment)
Santiment 的數據表明,這種勢頭表明投資者的增持行為強勁。持有 UNI 且不拋售的錢包越多,UNI 價格的支撐就越強,尤其是在市場進入回檔階段時。
TVL 激增提振 UNI 代幣基礎
根據 DeFiLlama 的數據,Uniswap 生態系統的總鎖倉價值(TVL)呈現爆炸性成長,從 2 月的不到 2 億美元躍升至 7 月的超過 10 億美元。在不到六個月的時間裡,該平台的總鎖定價值增加了 5 倍,這充分證明了 Uniswap 的吸引力日益增強。
(來源:DefiLlama)
TVL 是衡量協議智能合約中鎖定的加密資產數量的指標。TVL 的增加不僅反映了社區信心的增強,也為 UNI 代幣的復甦和成長勢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UNI 價格暴漲,未來前景如何?
在被困於下降楔形形態數月之後,UNI 終於成功突破——這是多頭重新佔據上風的關鍵信號。儘管 UNI 本週才正式突破,但自突破 7.50 美元以來,其走勢一直呈現明顯的反彈趨勢,並突破了一系列重要的阻力位。
UNI 目前的價格約為 9.53 美元,突破了 8.96 美元的強阻力位。下一個值得關注的價格水準是 9.79 美元,這對應於斐波那契擴展線 1,該擴展線由日線圖上最近的最高價和最低價確定。如果突破該水平,UNI 的目標價位可能如下:
12.17 美元(斐波那契擴展位 1.618)
16.03 美元(斐波那契擴展 2.618)
19.89 美元和 22.27 美元(斐波那契擴展 3.618 和 4.236)
如果上漲勢頭持續,這些是潛在的價格區間。僅 19.89 美元的關口就意味著其價格較當前價格上漲超過 100%——這個數字足以吸引投資者的注意。
然而,要保持上漲趨勢,UNI 需要保持在關鍵支撐位 8.13 美元上方——即 0.618 斐波那契回撤位所在位置。如果價格跌破該水平,尤其是在活躍錢包數量或總鎖倉價值下降的情況下,當前的看漲結構將面臨被打破的風險。
(來源:Trading 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