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24 年 1 月 11 日推出以來,IBIT 以創紀錄的速度成長,僅 341 個交易日資產規模便突破 724 億美元,遠遠超越過去黃金 ETF 的表現。機構投資人迅速接受比特幣,也突顯金融市場對數位資產的態度,已從「要不要投資」轉變為「該投多少」。
BlackRock 將比特幣視為長期資產配置工具,在波動性與稀缺性間尋求平衡。他們建議於傳統投資組合(60/40 股票與債券配置)中配置 1% 至 2% 的比特幣,藉此提升組合多元化與抗通膨能力。
比特幣起初的設計是為了挑戰傳統金融的中心化體系,但當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掌控超過 66 萬枚 BTC,去中心化與機構壟斷的矛盾也隨之浮現。大部分投資人最終仍是透過中心化管道接觸比特幣,即使 Coinbase Custody 負責安全託管並提供保險與合規保障。
這種現象一方面降低了投資門檻,另一方面卻可能削弱比特幣作為去中心化貨幣的純粹價值。市場正逐漸呈現混成模式:基礎架構維持去中心化,但大量資金則依賴 ETF 與機構平台。
目前 BTC 價格短期壓力加大,若 $115,000 價格區間能形成有效支撐,市場有機會出現反彈;反之,若賣壓持續增加,比特幣可能繼續向下測試更低支撐位。
同時,ETF 的爆發性成長顯示機構化浪潮已無法逆轉。像 VanEck 等 ETF 發行商甚至預測比特幣價格可望在 2025 年挑戰 $180,000,這與 BlackRock 大舉增持相互呼應。不過,也有學者警告,若比特幣金融化過度,將可能導入傳統市場風險,例如程式化交易造成的閃崩或 ETF 流動性風險,使比特幣波動來源由散戶情緒轉向系統性風險。
歡迎前往 BTC 現貨交易:https://www.gate.com/trade/BTC_USDT
比特幣正經歷關鍵階段:在機構推動下邁入主流市場,逐步獲得合法身分,同時也面臨去中心化精神遭稀釋的挑戰。對投資人而言,這既是潛在風險,也是歷史性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