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區塊鏈數據監測平台Onchain Lens披露了一則重磅消息:特朗普家族背書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項目World Liberty Financial(WLFI)於10分鍾前以300萬枚USDT(約300萬美元),以0.825美元單價購入363萬枚EOS。有人驚呼:“特朗普家族又放大招,EOS要起飛?”也有人冷笑:“不過是新一輪炒作罷了。”
就在EOS看似走向終點時,社區的反擊帶來了轉機。2021年,EOS基金會(ENF)在Yves La Rose帶領下接管項目,聯合17個節點將Block.one邊緣化,開啓了自救之路。2025年3月18日,EOS宣布更名爲Vaulta,定位爲“Web3銀行操作系統”,目標是通過區塊鏈重塑財富管理、消費支付、投資組合和保險四大領域。這一轉型不僅讓EOS在4月1日的熊市中逆勢漲30%,價格突破0.8美元,還爲WLFI的投資埋下了伏筆。
WLFI大舉購入EOS:Web3銀行的復興還是投機的回響?
撰文:Luke,火星財經
2025年5月16日,區塊鏈數據監測平台Onchain Lens披露了一則重磅消息:特朗普家族背書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項目World Liberty Financial(WLFI)於10分鍾前以300萬枚USDT(約300萬美元),以0.825美元單價購入363萬枚EOS。有人驚呼:“特朗普家族又放大招,EOS要起飛?”也有人冷笑:“不過是新一輪炒作罷了。”
這筆交易並非孤立事件。就在一個多月前的4月1日,加密市場哀鴻遍野,山寨幣普遍暴跌20%-50%,而EOS卻以“Web3銀行”Vaulta的新身分逆勢漲超30%,價格突破0.8美元。如今,WLFI的高調入場爲EOS的復蘇敘事再添一把火。究竟是什麼讓這匹區塊鏈“老馬”在低谷中頻頻掀起波瀾?WLFI爲何選擇EOS作爲投資標的?讓我們回溯EOS的起伏,拆解Vaulta的轉型邏輯,探尋這場300萬美元交易背後的深意。
EOS的曲折七年:從ICO狂熱到低谷徘徊
EOS的故事始於2017年,那是一個幣圈遍地黃金的年代。比特幣突破1萬美元的歡呼聲未散,EOS以“百萬TPS(每秒交易量)”和“零手續費”的豪言殺入市場。創始人Dan Larimer被奉爲“技術預言家”,Block.one公司通過長達一年的ICO吸金42億美元,創下區塊鏈史上最誇張的融資紀錄。2018年春,EOS價格從5美元飆至23美元,市值一度躋身前五,21個超級節點競選如火如荼,社區熱血沸騰,仿佛區塊鏈的未來已被改寫。
然而,盛況曇花一現。EOS的DPoS(委托權益證明)機制雖提升了交易效率,卻因高度中心化飽受詬病。21個節點被交易所把持,散戶投票形同虛設,鏈上仲裁機構凍結帳戶的鬧劇更讓信任崩塌。技術層面,“百萬TPS”成爲笑柄,主網上線後峯值僅4000多,遠低於宣傳目標。RAM和CPU資源模型復雜,轉帳成本高企,開發者體驗堪稱災難。到2022年,EOS的DApp生態近乎凋零,活躍用戶不足5萬,總鎖倉價值(TVL)僅1.74億美元,與以太坊(600億美元)和Solana(120億美元)相比黯然失色。
Block.one的作爲進一步澆滅了社區的希望。42億美元ICO資金被投向比特幣(現持倉16萬枚BTC,價值約160億美元)、美國國債等資產,與EOS生態幾乎無關。2019年,Block.one因違規ICO被SEC罰款2400萬美元,卻未對社區做出實質補償。X平台上,社區憤怒地戲稱:“Block.one不是區塊鏈公司,是加密界的巴菲特。”EOS的市值從180億美元跌至2025年的不足8億美元,排名滑至前100之外,昔日的“以太坊殺手”淪爲市場邊緣。
Vaulta的轉型:Web3銀行的野心與爭議
就在EOS看似走向終點時,社區的反擊帶來了轉機。2021年,EOS基金會(ENF)在Yves La Rose帶領下接管項目,聯合17個節點將Block.one邊緣化,開啓了自救之路。2025年3月18日,EOS宣布更名爲Vaulta,定位爲“Web3銀行操作系統”,目標是通過區塊鏈重塑財富管理、消費支付、投資組合和保險四大領域。這一轉型不僅讓EOS在4月1日的熊市中逆勢漲30%,價格突破0.8美元,還爲WLFI的投資埋下了伏筆。
Vaulta的核心架構沿用EOS的C++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RAM數據庫,輔以跨鏈互操作性(IBC),試圖連接傳統金融與DeFi。ENF通過一系列創新爲生態注入活力:
RAM市場的重生:EOS的RAM(內存資源)因其稀缺性成爲生態的隱形支柱。Vaulta優化了資源分配,推出XRAM機制,允許用戶質押代幣換取RAM並分享以BTC計價的Gas費。截至2025年3月,RAM需求因新項目增長而激增,部分用戶通過XRAM質押獲得可觀的BTC分成,X平台上甚至有人戲稱:“RAM比EOS幣還像資產。”
exSat的比特幣敘事:2024年推出的exSat項目通過EOS的RAM存儲比特幣UTXO數據,旨在提升BTC交易速度並支持DeFi應用。截至2025年3月,exSat鎖倉5413枚BTC,TVL達5.87億美元,遠超EOS主網的1.74億美元,成爲生態的“新引擎”。然而,exSat的技術穩定性和合規性仍存疑,社區質疑其是否只是“給BTC畫大餅”。
1DEX與RWA的布局:1DEX是Vaulta的去中心化交易所,試圖補齊DeFi短板,但EVM兼容性不足和文檔缺失使其被批評爲“半成品”。Vaulta還計劃通過代幣化現實世界資產(RWA)提供房地產、股票等投資機會,吸引機構資金。
Vaulta的轉型引發了兩極化反響。樂觀者認爲,Web3銀行契合加密市場的合規化趨勢,RAM和exSat的創新爲EOS注入了新活力;悲觀者則質疑,Vaulta的技術底子難以抗衡以太坊和Solana,轉型藍圖可能只是“換個名字割韭菜”。X平台上,有人調侃:“EOS從以太坊殺手到比特幣小弟,現在又想當銀行櫃員,真是條多才多藝的鏈。”
WLFI爲何押注EOS?戰略與投機的交織
WLFI以300萬枚USDT購入363萬枚EOS的交易發生在Vaulta轉型的熱潮中,結合其DeFi戰略和特朗普家族的品牌效應,這一決策蘊含多重考量。
首先,Vaulta的技術特性與WLFI的美元掛鉤穩定幣USD1高度契合。USD1旨在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DeFi服務,而Vaulta的高吞吐量(1秒出塊)、近乎零的交易費用和EVM兼容性使其成爲理想的運行平台。相較於以太坊的高Gas費和Solana的網路波動,Vaulta的穩定性爲USD1的跨鏈交易和流動性池提供了支撐。Vaulta的RAM市場還能爲USD1的智能合約和數據存儲提供高效解決方案。X平台上,有分析師推測,WLFI可能計劃在exSat上部署USD1相關的借貸或支付協議,擴大穩定幣的用例。
其次,EOS的低估值提供了投機機會。2025年5月,EOS價格約爲0.825美元,處於歷史低位,市盈率較低。Vaulta轉型引發的30%漲和exSat的TVL增長(5.87億美元)爲EOS注入了漲動能,WLFI的交易價格與市場一致,顯示其通過公開市場或場外交易進行了謹慎布局。如果Vaulta的Web3銀行敘事持續發酵,EOS可能重返1.4美元甚至更高,帶來可觀回報。特朗普家族的品牌效應進一步放大了這一投資的市場影響力,類似2018年EOS的“救市”行情,X平台上已有用戶預測:“WLFI入場可能點燃散戶FOMO,EOS短期內或衝1美元。”
此外,Vaulta的exSat和RWA計劃爲WLFI提供了生態協同機會。exSat通過EOS的RAM支持比特幣DeFi,與USD1的跨鏈目標契合;RWA的房地產、股票代幣化則爲WLFI的財富管理戰略提供了切入點。WLFI可能通過投資EOS獲得RWA的優先認購權,或與Vaulta合作開發新產品。WLFI近期與阿布扎比投資公司MGX的20億美元交易也顯示其在全球範圍內尋求夥伴,Vaulta的國際化社區可能爲其提供新興市場機會。
特朗普第二任期(2025年起)的政策背景爲WLFI的投資增添了底氣。特朗普政府推動的穩定幣立法(如GENIUS法案)和“戰略加密儲備”計劃可能爲Vaulta的Web3銀行模式創造有利環境。WLFI作爲特朗普家族的旗艦項目,通過投資EOS不僅強化了市場布局,還借Vaulta的轉型敘事鞏固了“美國制造”區塊鏈的品牌形象。X平台上,有用戶評論:“WLFI買EOS就像特朗普給Vaulta站臺,政治與市場的雙重信號。”
市場影響與隱憂
WLFI的EOS投資可能引發短期市場熱潮。300萬枚USDT的交易規模雖不算巨大,但特朗普家族的關注度可能推升EOS至1.0-1.4美元,交易量和FOMO情緒將被進一步放大。長期看,如果WLFI與Vaulta在USD1、exSat或RWA領域實現深度合作,可能爲EOS生態注入新活力,吸引開發者與用戶回歸。然而,Vaulta的落地難度(技術穩定性、合規性)和競爭壓力(以太坊、Solana)是繞不開的挑戰。EOS的歷史包袱(Block.one的信任危機)和WLFI的利益衝突爭議(家族獲利約4億美元)也可能引發監管審查,增加投資風險。
對於投資者而言,EOS的低估值和Vaulta的敘事提供了短期投機機會,XRAM的BTC分成和exSat的增長爲生態增添了亮點。但長期前景需謹慎,Vaulta的執行能力和市場信任的重塑將是關鍵。
結語
EOS的七年,從42億美元ICO的輝煌到市值縮水90%的低谷,是一部區塊鏈時代的興衰史。Vaulta的Web3銀行轉型爲這匹“老馬”注入了新的生命,RAM市場、exSat和RWA的創新讓EOS在2025年的熊市中逆勢崛起。WLFI以300萬美元購入EOS,既是對Vaulta技術潛力的認可,也是特朗普家族在加密市場的一次高調布局。這筆投資可能推動EOS短期漲,並爲USD1生態的擴展鋪路,但其長期成敗取決於Vaulta的落地能力和信任重建。
幣圈的賽道從來不缺戲劇性。EOS,這位曾經的“以太坊殺手”,如今以Vaulta的身分重返舞臺,WLFI的入場如同一顆信號彈,點燃了市場的想象。終點是Web3銀行的復興,還是又一場投機的回響?時間會揭曉答案。而對於投資者來說,面對這匹“老馬”,是追隨熱潮還是保持理性,或許需要一顆足夠堅韌的心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