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火熱開啓,助力 PUMP 公募上線!
Solana 爆火項目 Pump.Fun($PUMP)現已登入 Gate 平台開啓公開發售!
參與 Gate廣場創作者活動,釋放內容力量,贏取獎勵!
📅 活動時間:7月11日 18:00 - 7月15日 22:00(UTC+8)
🎁 活動總獎池:$500 USDT 等值代幣獎勵
✅ 活動一:創作廣場貼文,贏取優質內容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12日 22:00 - 7月15日 22:00(UTC+8)
📌 參與方式: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PUMP 項目相關的原創貼文
內容不少於 100 字
必須帶上話題標籤: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PumpFun#
🏆 獎勵設置:
一等獎(1名):$100
二等獎(2名):$50
三等獎(10名):$10
📋 評選維度:Gate平台相關性、內容質量、互動量(點讚+評論)等綜合指標;參與認購的截圖的截圖、經驗分享優先;
✅ 活動二:發推同步傳播,贏傳播力獎勵
📌 參與方式:在 X(推特)上發布與 PUMP 項目相關內容
內容不少於 100 字
使用標籤: #PumpFun # Gate
發布後填寫登記表登記回鏈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4
🏆 獎勵設置:傳播影響力前 10 名用戶,瓜分 $2
比特幣生態重煥活力:從資產發行到擴容方案的全面解析
比特幣生態發展現狀與未來展望
一、引言:BTC生態的歷史發展
比特幣銘文的火爆引起了加密貨幣用戶的狂歡,讓人們重新關注到比特幣生態的發展和可能性。作爲最早的區塊鏈,比特幣誕生於2008年,由中本聰創造,標志着去中心化數字貨幣的誕生,挑戰傳統金融體系。
比特幣作爲對中心化金融體系缺點的回應而誕生,引入了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概念,無需中間人參與,實現去信任化和去中介化。其基礎技術區塊鏈徹底改變了交易記錄、驗證和安全性的方式。2008年發布的比特幣白皮書爲去中心化、透明和不可篡改的金融系統奠定了基礎。
比特幣誕生後經歷了穩定增長階段。早期採用者主要是科技愛好者和密碼學支持者。2010年發生首次實際交易,程序員Laszlo用1萬比特幣購買2個披薩,成爲加密貨幣採用的歷史時刻。
隨着關注度提升,比特幣生態基建開始形成。交易所、錢包和礦池大量湧現,滿足這種新型數字資產的需求。生態系統擴展到更多利益相關方,包括開發者、創業團隊、金融機構和監管機構,推動生態系統多樣化。
2023年沉寂已久的市場因Ordinals協議和BRC-20 Token帶來銘文熱潮,讓人們重新關注比特幣公鏈。比特幣生態的未來發展如何?會成爲下輪牛市的發動機嗎?本文將深入探討比特幣生態的歷史發展以及核心的資產發行協議、擴容解決方案和基礎設施,分析其發展現狀、優勢與挑戰,探討比特幣生態的未來。
二、爲什麼需要比特幣生態
1. 比特幣的特徵與發展歷史
比特幣具有三個核心特徵:
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帳本:區塊鏈技術作爲核心,記錄所有交易。區塊鏈由區塊組成,每個區塊包含前一區塊的哈希值,形成鏈式結構,確保交易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
通過工作量證明(PoW)來記帳:網路節點通過解決數學難題來驗證交易並記錄到區塊鏈中,確保網路安全性和去中心化。
挖礦和比特幣發行:礦工通過解決數學難題來驗證交易並創建新區塊,獲得一定數量比特幣作爲獎勵。
比特幣使用UTXO(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模型,不同於帳戶模型直接在餘額上增減來轉帳。UTXO模型的特徵:
每個交易產生新的UTXO:交易發生時消耗之前的UTXO,生成新的UTXO作爲未來交易輸入。
交易驗證依賴UTXO:驗證交易時檢查輸入所引用的UTXO是否存在且未被使用,確保交易有效性。
UTXO作爲交易輸入和輸出:每個UTXO有值和所有者地址。新交易時部分UTXO用作輸入,創建新的UTXO作爲輸出。
UTXO模型提供更高安全性和隱私性,允許並行處理交易。但區塊大小限制和非圖靈完備開發語言使比特幣主要擔任"數字黃金"角色,未能承載更多項目。
比特幣發展歷程:
這些升級爲後來的擴容協議和資產發行協議發展奠定基礎,促成了Ordinals協議和BRC-20 Token的火爆。
2.比特幣生態和以太坊智能合約的對比
2013年Vitalik Buterin提出以太坊,隨後與Gavin Wood和Joseph Lubin共同創立。以太坊核心概念是提供可編程區塊鏈,開發者可構建各種應用,不僅限於貨幣交易。這種可編程性使以太坊成爲智能合約平台,允許創建和運行基於區塊鏈的應用程序,無需信任第三方。
以太坊最顯著特點是智能合約,開發者可開發各類應用。這使以太坊成爲Crypto龍頭,出現各類Layer2、應用,以及ERC20、ERC721等多樣資產類型,聚集許多開發者建設以太坊生態。
既然以太坊已實現智能合約和各類Dapp開發,爲什麼還需要在BTC上擴容和開發應用?主要原因有:
市場共識:比特幣作爲最早的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在公衆和投資者心中擁有最高知名度和信任度。在接受度和認可度上有獨特優勢,目前市值達8000億美元,佔整個加密市場市值一半左右。
去中心化程度高:比特幣在主流區塊鏈中去中心化程度最高,創始人中本聰已隱匿,整個鏈由社區推動發展。以太坊仍有vitalik和以太坊基金會把控發展。
散戶對Fair Launch需求:Web3需求離不開新資產發行方式。傳統項目Token發行中,無論FT還是NFT,基本由項目方作爲發行方,散戶收益強依賴項目方和VC做市。比特幣生態中出現銘文這類創新Fair Launch場所,給予散戶更多話語權,聚集更多資金在BTC生態。這次比特幣生態重獲關注很大程度上離不開銘文Fair Launch特質。
雖然BTC在TPS、出塊時間方面弱於以太坊,最初目的是用作加密貨幣交易,但仍有大量開發者希望引入智能合約進行應用開發。
總之,BTC崛起源於價值共識,人們普遍認同比特幣作爲有價值的數字資產和交換媒介。Crypto世界革新很大程度上和資產屬性相關。當前BTC生態系統熱度主要由Ordinals協議和BRC-20等銘文資產類型帶動,反哺整個比特幣生態系統,使更多人重新關注比特幣生態。
與往期牛市不同,這輪市場中散戶影響力越來越大。傳統上VC和項目方在加密市場佔主導地位,投資和推動區塊鏈項目發展。隨着散戶對加密資產興趣增加,他們希望在市場中發揮更大作用,參與項目發展和決策。散戶某種程度上推動了這輪比特幣生態系統的發展和再次繁榮。
所以盡管以太坊生態在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方面更靈活,但比特幣生態作爲數字黃金和穩定價值存儲,以及其龍頭地位和市場共識,使其在整個加密貨幣領域仍具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因此,人們持續關注並努力發展比特幣生態以繼續挖掘其潛力和可能性。
三、比特幣生態項目發展現狀分析
目前比特幣主要有2個方面困境:
圍繞這兩個困境,比特幣生態主要從3個方面進行建設:
由於目前整個比特幣生態發展仍處於早期階段,像defi等應用場景仍在萌芽期,因此本文將主要圍繞資產發行、鏈上擴容、Layer2和基建四個方面來分析比特幣生態的發展情況。
1、資產發行協議
比特幣生態從2023年開始的火熱離不開Ordinals協議和BRC-20的推動,讓原本僅能作爲價值存儲和交換的比特幣還能作爲資產發行場所,極大拓寬了比特幣的使用場景。
在資產發行協議方面,在Ordinals之後,還誕生了Atomicals、Runes、PIPE等各種不同類型的協議,來幫助用戶和項目方在BTC進行資產發行。
1) Ordinals & BRC-20
Ordinals是一個能讓人們在比特幣上鑄造類似於以太坊上NFT的協議,最初引起關注的Bitcoin Punks、Ordinal punks都是基於該協議鑄造的;後來火爆至今的BRC-20標準也是基於Ordinals protocol出現的,開啓了後來的銘文之夏。
Ordinals協議由Casey Rodarmor於2023年初推出。Casey從2010年以來一直從事技術工作,曾在Google、Chaincode Labs、Bitcoin core工作過,現在擔任SF Bitcoin BitDevs(比特幣討論社區)的聯合主持人。
Casey從2017年開始對NFT感興趣,受啓發使用Solidity開發以太坊智能合約,但因不喜歡在以太坊上構建NFT,認爲是"古德堡機器"(用過於復雜的方式實現簡單的事情),於是放棄了在以太坊上構建NFT。在2022年初,他再次萌生了在比特幣上實現NFT的想法。在研究Ordinals過程中,他表示靈感來自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在最初比特幣代碼庫中引用了一種叫做"原子"的東西,可以看出Casey的動機某種程度上是希望比特幣再次變得有趣,於是便有了Ordinals的誕生。
Ordinals協議實現被人們俗稱爲BTC NFT的Ordinal Inscriptions的核心有兩個要素:
第一個要素是將序列號分配給每個Satoshis(聰),實現了比特幣最小單位的標號,並在交易花費時跟蹤這些Satoshis,從而讓Satoshi實現了非同質化,是一個非常有創意的做法。
第二個要素是支持將任意內容附加到單個Satoshis上,包括文本、圖片、視頻、音頻等,從而創建出獨特的比特幣原生數字物品------銘文(也是我們俗稱的NFT)。
通過爲Satoshi進行編號以及內容的附加,Ordinals讓人們可以在比特幣上擁有類似以太坊的NFT。
深入技術細節,更好理解Ordinals的實現方式。在第一個要素序號分配中,新的序號只能在Coinbase Transaction(每個區塊中的第一筆交易)中誕生。通過UTXO的轉移,我們可以追溯到相應的Coinbase交易從而能夠判斷這個UTXO中Satoshi的編號。但需要額外注意的是,這個編號體系並不來自於比特幣鏈上,而是由鏈下的索引器來進行編號。所以本質上是鏈下的社區給鏈上的Satoshi制定了一個編號系統。
在Ordinals協議誕生之後,出現了許多有趣的NFT,例如Oridinal punks、TwelveFold等等,截止目前,比特幣的銘文已經超過了5400萬。而在Oridinals協議的基礎上,也誕生了BRC-20,開啓了後面BRC-20的盛夏。
BRC-20協議是基於Ordinals協議,將類似於ERC-20 Token的功能寫入到了腳本數據中,從而實現Token部署、鑄造和交易的流程。
部署代幣:在腳本數據中指明"deploy",並注明代幣名稱、總發行量和每一張的數量限制。索引器識別到代幣部署的信息後可以開始記錄對應Token的鑄造和交易。
鑄造代幣:在腳本數據中指明"mint",注明mint代幣的名稱和數量。索引器識別後在帳本中增加收款方相應代幣的餘額。
交易代幣:在腳本數據中指明"transfer",注明代幣的名稱和數量。索引器在帳本上將發送方的餘額扣除相應數量的代幣,增加到收款方地址的餘額上。
從鑄造的技術原理中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