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ius法案或將重塑加密行業:穩定幣崛起 區塊鏈格局變革

robot
摘要生成中

Genius法案可能對加密貨幣行業產生的三大影響

美國參議院近日通過了《指導和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Genius法案),這是首個全面的聯邦穩定幣監管框架。該法案現已提交至衆議院,衆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正在準備自己的文本。如果順利,該法案有望在今年秋季前簽署成爲法律,這將極大地重塑加密貨幣行業格局。

讓我們深入探討該法案如果成爲法律,將對行業產生的三大影響。

Genius法案未來五年對加密貨幣行業的三大影響

1. 支付型替代Token可能迅速消失

參議院法案將創建一個新的「許可支付穩定幣發行人」執照,並要求每枚Token以1:1的比例由現金、美國國債或隔夜回購協議(repos)支持。對於流通量超過500億美元的發行人需每年審計。這與當前幾乎沒有實質性保障或儲備要求的體系形成鮮明對比。

2024年,穩定幣佔加密貨幣轉帳價值的約60%,每日處理150萬筆交易,大多數交易金額低於1萬美元。對於日常支付,始終保持1美元價值的穩定幣Token顯然比價格可能波動的傳統支付型替代Token更實用。

一旦美國許可的穩定幣可以合法跨州流通,仍然接受波動性Token的商家將難以證明額外風險的合理性。在未來幾年,這些替代Token的實用性和投資價值可能會大幅下降,除非它們能成功轉型。

即使參議院的法案未以當前形式通過,趨勢已顯而易見。長期激勵將明顯傾向於美元掛鉤的支付渠道,而非支付型替代Token。

2. 新合規規則可能實際上決定新的贏家

新規不僅會爲穩定幣提供合法性;如果法案成爲法律,最終將有效引導這些穩定幣流向能夠滿足審計和風險管理要求的區塊鏈。

以太坊目前托管了約1303億美元的穩定幣,遠超任何競爭對手。其成熟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態系統意味着發行人可以輕鬆接入借代池、抵押品鎖定器和分析工具。此外,它們還可以拼接一套監管合規模塊和最佳實踐,以嘗試滿足監管要求。

相比之下,XRP帳本(XRPL)正定位爲合規優先的Token化貨幣平台,包括穩定幣。在過去一個月,XRP帳本上推出了完全支持的穩定幣Token,每種Token都內置了帳戶凍結、黑名單和身分篩選工具。這些功能與參議院法案的要求高度契合,即發行人需維持強大的贖回和反洗錢控制措施。

以太坊的合規體系可能會使發行人違反該要求,但目前難以確定監管機構在這方面的要求究竟有多嚴格。盡管如此,如果法案以當前形式成爲法律,大型發行人將需要實時驗證和即插即用的「了解你的客戶」(KYC)機制,以保持大致合規。以太坊提供了靈活性,但技術實施復雜,而XRP則提供簡化的平台和自上而下的控制。

目前,這兩個區塊鏈相較於注重隱私或速度的鏈條似乎都具有優勢,後者可能需要昂貴的改造才能滿足同樣要求。

3. 儲備規則可能爲區塊鏈帶來機構資金洪流

由於每美元穩定幣必須持有等值的現金類資產儲備,該法案悄然將加密貨幣流動性與美國短期債務掛鉤。

穩定幣市場規模已超過2510億美元。如果機構採用繼續按當前路徑發展,到2026年可能達到5000億美元。在這一規模下,穩定幣發行人將成爲美國短期國債的最大買家之一,將收益用於支持贖回或客戶獎勵。

對區塊鏈而言,這一聯繫有兩方面的意義。首先,對更多儲備的需求意味着更多企業資產負債表將持有國債,同時持有原生Token以支付網絡費用,從而推動對以太坊和XRP等Token的有機需求。

其次,穩定幣的利息收入可能爲激進的用戶激勵提供資金。如果發行人將部分國債收益返還給持有者,使用穩定幣而非信用卡可能成爲一些投資者的理性選擇,從而加速鏈上支付量和費用吞吐量。

假設衆議院保留儲備條款,投資者也應預期貨幣敏感性增加。如果監管機構調整抵押品資格或聯準會改變國債供應,穩定幣增長和加密貨幣流動性將同步波動。

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風險,但也表明數字資產正逐步融入主流資本市場,而非獨立於其之外。

Genius法案未來五年對加密貨幣行業的三大影響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5
  • 分享
留言
0/400
踏空资深专业户vip
· 07-11 05:09
大牛又来割韭菜啦
回復0
TokenUnlockervip
· 07-08 06:02
监管好评,割韭菜滚蛋
回復0
BlockchainTherapistvip
· 07-08 06:01
合规路线才是财富密码吧
回復0
后排吃瓜哥vip
· 07-08 05:54
监管有了 散户凉了
回復0
NonFungibleDegenvip
· 07-08 05:48
兄弟,我们都要成功了……大笔资金即将到来
查看原文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