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火熱開啓,助力 PUMP 公募上線!
Solana 爆火項目 Pump.Fun($PUMP)現已登入 Gate 平台開啓公開發售!
參與 Gate廣場創作者活動,釋放內容力量,贏取獎勵!
📅 活動時間:7月11日 18:00 - 7月15日 22:00(UTC+8)
🎁 活動總獎池:$500 USDT 等值代幣獎勵
✅ 活動一:創作廣場貼文,贏取優質內容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12日 22:00 - 7月15日 22:00(UTC+8)
📌 參與方式: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PUMP 項目相關的原創貼文
內容不少於 100 字
必須帶上話題標籤: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PumpFun#
🏆 獎勵設置:
一等獎(1名):$100
二等獎(2名):$50
三等獎(10名):$10
📋 評選維度:Gate平台相關性、內容質量、互動量(點讚+評論)等綜合指標;參與認購的截圖的截圖、經驗分享優先;
✅ 活動二:發推同步傳播,贏傳播力獎勵
📌 參與方式:在 X(推特)上發布與 PUMP 項目相關內容
內容不少於 100 字
使用標籤: #PumpFun # Gate
發布後填寫登記表登記回鏈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4
🏆 獎勵設置:傳播影響力前 10 名用戶,瓜分 $2
印度加密資產徵稅30% 監管政策仍待完善
印度加密資產稅收與監管政策詳解
1. 引言
印度作爲全球第五大經濟體,近年來經濟增長迅速。2023年印度GDP達到3.53萬億美元,超過英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4-2025年印度經濟增長率將達到6.8%。印度經濟活動主要由投資推動,年度投資佔GDP比重從疫情前的31.6%上升到2023年的33.7%。然而,印度也面臨經濟結構失衡、地區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從總體來看,印度已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但人均GDP仍排在第140位左右。
2. 印度基本稅收制度概述
2.1 印度稅收體系
印度稅制以憲法爲基礎建立。稅收徵收權主要集中在中央政府和各邦政府。中央政府徵收的稅種包括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財產稅、貨物與勞務稅、關稅等。邦政府主要徵收貨物與勞務稅、印花稅、邦消費稅等。地方政府徵收財產稅、入市稅等。
印度稅收徵收嚴格遵循稅收法定主義。由於採用英美法系,印度稅法受判例法解釋的制約。
2.2 企業所得稅
印度企業應就其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應稅所得包括經營利潤、財產收入、資本利得和其他收入。境內企業的基本稅率爲30%,此外還需繳納附加稅和健康教育附加。部分企業適用優惠稅率,如中小企業25%、新設制造業企業15%等。非居民企業通常適用40%的稅率。
印度爲多個行業提供稅收優惠,包括全部或部分免稅、降低稅率、退稅、加速折舊或特殊扣除等。
2.3 個人所得稅
印度居民需就全球收入納稅。非居民僅就來源於印度的收入納稅。個人所得稅採取分類綜合稅制,實行累進稅率。應稅所得適用5%-30%的超額累進稅率。部分福利和津貼可享受稅收優惠。
2.4 貨物與勞務稅
自2017年7月1日起,印度實施貨物與勞務稅(GST)改革,取代了之前的增值稅等多種稅種。GST基本稅率有4檔,即5%、12%、18%和28%。部分商品還需徵收附加稅。
3. 印度的加密資產稅收制度
3.1 印度加密稅概要
印度所得稅部門在《所得稅法》中引入了虛擬數字資產(VDA)的定義,涵蓋了各類加密資產。從2022年4月1日起,對加密貨幣交易利潤徵收30%的稅率。此外,從2022年7月1日起,對加密資產轉讓徵收1%的源頭扣除稅(TDS)。
3.2 加密稅的具體適用情況
30%的稅率適用於將加密貨幣出售爲法定貨幣、用加密貨幣交易、用加密貨幣支付等情況。某些情況下,如收到加密貨幣贈與、挖礦收入等,按個人所得稅稅率徵稅。
3.3 源頭扣除稅(TDS)
投資者需爲加密資產轉讓支付1%的TDS。交易所通常會直接完成TDS扣繳。P2P和國際交易所交易中,買方負責扣繳TDS。
3.4 損失與丟失相關稅務規定
加密貨幣的損失不能用於抵扣其他收益或收入。對於因黑客攻擊、詐騙或盜竊導致的加密貨幣損失,通常無需繳稅,但也難以申請損失抵扣。
4. 印度加密資產監管制度概述
印度加密貨幣行業正處於監管不確定期。《加密貨幣法案》多次修改和推遲,內容仍不明確。目前,印度主要通過稅收和反洗錢措施對加密行業進行監管。一些交易所已採取自我監管措施,如實施嚴格的KYC和AML程序。
2024年,Binance成功註冊爲印度報告實體,這可能成爲印度制定更全面加密貨幣監管的催化劑。
5. 印度加密資產稅收與監管制度總結與展望
印度目前主要通過稅收手段對加密資產進行初步管理。未來,隨着全球加密市場的發展,印度可能會推出更完善的監管政策。稅收合規與反洗錢將是印度加密資產生態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印度正在努力平衡創新與風險,逐步與國際標準接軌,以建立一個更加穩定和成熟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