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火熱開啓,助力 PUMP 公募上線!
Solana 爆火項目 Pump.Fun($PUMP)現已登入 Gate 平台開啓公開發售!
參與 Gate廣場創作者活動,釋放內容力量,贏取獎勵!
📅 活動時間:7月11日 18:00 - 7月15日 22:00(UTC+8)
🎁 活動總獎池:$500 USDT 等值代幣獎勵
✅ 活動一:創作廣場貼文,贏取優質內容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12日 22:00 - 7月15日 22:00(UTC+8)
📌 參與方式: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PUMP 項目相關的原創貼文
內容不少於 100 字
必須帶上話題標籤: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PumpFun#
🏆 獎勵設置:
一等獎(1名):$100
二等獎(2名):$50
三等獎(10名):$10
📋 評選維度:Gate平台相關性、內容質量、互動量(點讚+評論)等綜合指標;參與認購的截圖的截圖、經驗分享優先;
✅ 活動二:發推同步傳播,贏傳播力獎勵
📌 參與方式:在 X(推特)上發布與 PUMP 項目相關內容
內容不少於 100 字
使用標籤: #PumpFun # Gate
發布後填寫登記表登記回鏈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4
🏆 獎勵設置:傳播影響力前 10 名用戶,瓜分 $2
全球加密監管態度對比:5國各顯神通 美國平衡創新 香港積極追趕
各國加密監管態度及風格對比
比特幣從極客圈小衆貨幣起步,隨着區塊鏈熱度攀升,加密貨幣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全球加密貨幣持有者已超2億,中國用戶逾1900萬,實現了從小衆到大衆的跨越。短短幾年間,加密市場發展到各國無法忽視的程度,監管問題成爲政府必須面對的課題。然而,全球對加密貨幣尚未形成共識,各國態度也不盡相同。
本文將梳理五個加密領域備受關注的國家和地區監管風格的演變歷程,以及它們當前對加密的監管態度。
美國:平衡風險和創新
美國一直是全球加密領域最受矚目的國家,但其監管政策相對模糊且難以預測。2017年前,美國主要關注整體風險把控,未出現嚴禁或加快立法的跡象。2017年SEC首次針對ICO發布公告,將其納入聯邦證券法管轄,但態度仍是加強監管而非禁止。
2019年,部分交易平台被禁止在美運營,美國開始對加密貨幣採取嚴厲打擊措施。2021年,隨着加密愛好者增多及機構遊說,美國態度出現轉變。同年Coinbase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爲首家在美上市的加密交易所。
2022年,某些加密項目崩塌後,美國監管密度擴大。同年9月,美國發布首個加密行業監管框架草案,但至今未通過相關法律。目前美國仍由聯邦和各州共同監管,聯邦層面主要由SEC和CFTC負責,但兩者在職責和標準上尚未達成一致。各州對加密態度和監管強度也不一致。
美國政府正考慮建立統一監管框架,以消除州際差異。總統拜登曾簽署行政命令,強調聯邦機構採取統一方法監管加密貨幣,同時支持創新,希望美國在加密技術上保持全球領先地位。
總的來說,美國追求風險可控,同時鼓勵創新推動加密領域發展。監管政策的模糊性雖增加了市場不確定性,但也爲技術創新留下了空間。
日本:穩定監管,吸引力有限
日本自加密貨幣發展初期就積極爲行業創建健全的受監管環境,已專門出臺法律法規,將比特幣合法化並納入監管。
2014年,日本經歷了當時最大比特幣交易所倒閉事件,引發了投資者對監管問題的關注。此後,日本開始實施更嚴格的監管,採取比其他國家更清晰明了的政策。
2016年,日本國會開始對加密貨幣立法。2017年修改《支付服務法》,將加密交易所納入監管範疇。日本成爲首個將比特幣合法化的國家,並開始對加密領域收入徵稅。
2018年本地交易所遭受黑客攻擊後,日本加強了自我監管和政府監管。2022年6月,日本通過《資金結算法》修正案,成爲全球首個創建穩定幣法律框架的國家。
日本的監管環境完善,讓許多加密企業能夠穩定發展,並在某些事件中保護了投資者免受損失。日本的監管清晰嚴格,注重行業引導而非禁止,致力於保護散戶投資者並填補立法空白。
韓國:加強監管,有望合法化
韓國是加密貨幣市場最活躍的國家之一,20%的年輕人都參與交易。然而,目前韓國尚未將加密貨幣納入法律。
2017年以來,韓國禁止各種形式的代幣發行,並對加密貨幣相關違法活動進行規定。監管措施包括實名制、禁止未成年和非本地居民開戶等。韓國的政策相對簡單,主要針對重大違法情況,細則缺失。
2021年2月,韓國首次考慮對加密貨幣進行立法。2022年6月,某加密項目崩塌後,韓國加速了立法進程,成立"數字資產委員會"和"虛擬資產風險委員會"。
韓國新任總統被稱爲"加密友好總統",承諾解除對加密行業的管制。市場預期韓國可能朝着加密貨幣合法化方向發展。
新加坡:可預測但不寬松
新加坡一直以來對加密保持友好開放態度,與日本類似,加密貨幣在新加坡被認定合法。
2014年,新加坡成爲全球首批對虛擬貨幣進行監管的國家之一。2019年通過《支付服務法》,首次對監管進行立法。新加坡的低稅收政策吸引了衆多加密企業。
2022年,新加坡繼續完善監管環境,開始關注散戶投資者保護。2023年,新加坡爲數字資產持有者提供稅收優惠,維持加密友好形象。
新加坡的政策穩定可預期,但爲控制金融風險,也在逐步收緊監管。新加坡對加密資產保持友好但不寬松的態度,反對欺詐、投機、洗錢和不負責任宣傳。
香港:積極追趕,加快立法
香港在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後,對加密貨幣態度發生變化。經過幾年觀望,香港似乎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監管路徑。
2018年11月,香港首次將虛擬資產納入監管。2021年開始出現加密監管立法跡象。2022年10月,香港政府態度轉變,開始積極擁抱虛擬資產。
2023年初,香港不斷釋放立法信號。1月金管局計劃將穩定幣納入監管,4月發布加密資產和穩定幣監管諮詢總結,預計2023或2024年落實監管安排。
香港正積極加入加密監管立法行列,借web3發展契機,有望重回加密領域領先地位。但最終結果還需等相關監管落地後才能確定。
結語
盡管全球對加密貨幣尚未形成共識,但加強監管仍是未來趨勢。嚴格監管可能影響早期創新,但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缺乏監管反而會造成傷害。加密監管立法問題日益受到重視,也表明整個行業正向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