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火熱開啓,助力 PUMP 公募上線!
Solana 爆火項目 Pump.Fun($PUMP)現已登入 Gate 平台開啓公開發售!
參與 Gate廣場創作者活動,釋放內容力量,贏取獎勵!
📅 活動時間:7月11日 18:00 - 7月15日 22:00(UTC+8)
🎁 活動總獎池:$500 USDT 等值代幣獎勵
✅ 活動一:創作廣場貼文,贏取優質內容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12日 22:00 - 7月15日 22:00(UTC+8)
📌 參與方式: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PUMP 項目相關的原創貼文
內容不少於 100 字
必須帶上話題標籤: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PumpFun#
🏆 獎勵設置:
一等獎(1名):$100
二等獎(2名):$50
三等獎(10名):$10
📋 評選維度:Gate平台相關性、內容質量、互動量(點讚+評論)等綜合指標;參與認購的截圖的截圖、經驗分享優先;
✅ 活動二:發推同步傳播,贏傳播力獎勵
📌 參與方式:在 X(推特)上發布與 PUMP 項目相關內容
內容不少於 100 字
使用標籤: #PumpFun # Gate
發布後填寫登記表登記回鏈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4
🏆 獎勵設置:傳播影響力前 10 名用戶,瓜分 $2
AI驅動瀏覽器新戰爭:從搜索到智能代理 重塑網路入口
AI將重塑瀏覽器:第三次瀏覽器戰爭的新趨勢
第三次瀏覽器戰爭正在悄然展開。從上世紀90年代的Netscape、IE,再到Firefox與Chrome,瀏覽器之爭一直是平台控制權與技術範式變遷的集中體現。Chrome憑藉更新速度與生態聯動奪得霸主地位,谷歌通過搜索與瀏覽器的雙寡頭結構,形成了信息入口的閉環。
但如今,這一格局正在動搖。大型語言模型(LLM)的崛起,使越來越多用戶在搜索結果頁"零點擊"完成任務,傳統網頁點擊行爲正在減少。同時,有關蘋果可能在Safari中替換默認搜索引擎的傳聞,進一步威脅Alphabet的利潤根基,市場對"搜索正統"的不安已顯露端倪。
瀏覽器本身也正面臨角色重塑。它不僅是展示網頁的工具,更是數據輸入、用戶行爲、隱私身分等多種能力的集合容器。AI Agent雖強,但若要完成復雜的頁面交互、調用本地身分數據、控制網頁元素,仍需借助瀏覽器的信任邊界和功能沙盒。瀏覽器正從人類界面,變成Agent的系統調用平台。
瀏覽器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我們認爲真正可能打破當前瀏覽器市場格局的,不是另一個"更好的Chrome",而是一種新的交互結構:不是信息的展示,而是任務的調用。未來瀏覽器要爲AI Agent設計 - 不僅能讀,還能寫和執行。Browser Use等項目正嘗試將頁面結構語義化,把可視化界面變成LLM可調用的結構化文本,實現頁面到指令的映射,極大降低交互成本。
主流項目已開始試水:Perplexity構建原生瀏覽器Comet,用AI代替傳統搜索結果;Brave把隱私保護與本地推理結合,用LLM增強搜索與屏蔽功能;而Donut等Crypto原生項目,則瞄準AI與鏈上資產交互的新入口。這些項目共同特徵是:試圖重構瀏覽器的輸入端,而非美化其輸出層。
對創業者而言,機遇藏在輸入、結構與代理的三角關係中。瀏覽器作爲未來Agent調用世界的接口,意味着誰能提供可結構化、可調用、可信任的"能力塊",誰就能成爲新一代平台的組成部分。從SEO到AEO(Agent Engine Optimization),從頁面流量到任務鏈調用,產品形態與設計思維都在重構。第三次的瀏覽器戰爭,發生在"輸入"而非"展示";決定勝負的,不再是誰抓住用戶的眼球,而是誰贏得了Agent的信任,獲得調用的入口。
瀏覽器發展簡史
上世紀90年代初,Netscape Navigator爲數以百萬計用戶打開了通往數字世界的大門。微軟意識到瀏覽器的重要性,將Internet Explorer強行捆綁進Windows系統,瓦解了Netscape的市場主導地位。
困境中,Netscape工程師選擇將瀏覽器原始碼公開,這段代碼後來成爲Mozilla項目基礎,最終定名爲Firefox。Firefox在用戶體驗、插件生態、安全性等方面實現多項突破,標志着開源精神的勝利。
與此同時,Opera瀏覽器於1994年問世,2003年引入自研Presto引擎,支持CSS、自適應布局等前沿技術。同年,蘋果推出Safari瀏覽器。2007年,IE7隨Windows Vista推出,但市場反饋平平。Firefox市場份額穩步提升至約20%,IE統治逐漸松動。
Chrome於2008年問世,憑藉頻繁更新節奏與全平台統一體驗迅速崛起。2011年11月,Chrome首次超越Firefox;六個月後又反超IE,完成從挑戰者到主宰者的轉變。
進入2020年代,Chrome全球市場份額穩定在約65%。Google搜索引擎與Chrome瀏覽器形成雙重壟斷結構,前者控制全球約九成搜索入口,後者掌握大多數用戶進入網路的"第一窗口"。
隨着大型語言模型(LLM)崛起,傳統搜索受到衝擊。2024年,Google搜索市場份額自93%跌至89%。有關蘋果可能推出自有AI搜索引擎的傳聞,更可能撼動Alphabet利潤支柱。
從Navigator到Chrome,從開源理想到廣告商業化,瀏覽器之爭始終是關於技術、平台、內容與控制權的戰爭。誰掌握入口,誰就定義未來。
在VC眼中,依托LLM和AI時代人們對搜索引擎的新需求,第三次瀏覽器戰爭正在逐步展開。
現代瀏覽器的老舊架構
傳統瀏覽器架構包括:
客戶端前端入口:完成TLS解密、QoS採樣和地理路由。
查詢理解:進行拼寫校正、同義詞擴展、意圖解析。
候選召回:使用倒排索引和向量索引篩選初步候選頁面。
多級排序:通過輕特徵將候選頁面篩選至約1000篇。
深度學習主排序:使用RankBrain和Neural Matching等技術理解查詢語義。
深度重排:使用BERT模型對文檔進行更精細排序。
這是典型的Google搜索引擎工作流程。但在當前AI和大數據時代,用戶對瀏覽器交互產生了新需求。
AI將重塑瀏覽器
瀏覽器作爲通用入口,不僅用於讀取數據,用戶還需與數據交互。瀏覽器本身是存儲用戶指紋的場所。更復雜的用戶行爲和自動化行爲,必須以瀏覽器爲載體。
瀏覽器是個性化內容的存儲場所:
交互形式的深刻變革
用戶搜索行爲正在演化。2024年研究顯示,美國每1000次Google查詢中,63%屬於"零點擊"行爲。用戶習慣直接從搜索結果頁獲取信息。
AI瀏覽器仍需探索恰當交互形態,特別是在數據讀取方面,因當前大模型"幻覺問題"仍未根除,許多用戶難以完全信任自動生成內容摘要。
真正可能觸發瀏覽器大規模變革的,是數據交互層。用戶越來越傾向使用自然語言描述復雜任務,這些Agentic Tasks正被AI Agent接管。
未來瀏覽器必須爲全自動化設計,考慮:
Browser Use
Browser Use構建了真正意義上的語義層,爲下一代瀏覽器構建語義識別架構。它把傳統"DOM=給人看的節點樹"重新解碼成"語義DOM=給LLM看的指令樹",讓代理無需"看片點坐標"就能精準點擊、填寫與上傳。
這條路線以"結構化文本→函數調用"取代視覺OCR或坐標Selenium,執行更快、token更省、出錯更少。TechCrunch稱之爲"讓AI真正讀懂網頁的膠水層"。
Browser Use的主要特點:
一旦這套標準被引入W3C,可很大程度解決瀏覽器輸入問題。
ARC
The Browser Company(Arc母公司)將重心放在面向AI的瀏覽器DIA上。但其預測存在偏差,未能清晰區分"交互"由輸入與輸出兩個維度構成。
在輸入側,AI可提升指令式交互效率;但輸出側,該判斷明顯失衡,忽視了瀏覽器在信息呈現與個性化體驗中的核心作用。瀏覽器作爲容納私密數據又能通用渲染多樣化產品界面的平台,在輸入層替代性有限,輸出側復雜性更使其難以被顛覆。
真正能撼動Chrome的,必須對瀏覽器渲染模式進行根本性重塑,使其適配AI Agent主導下的交互需求,尤其是輸入側架構設計。Browser Use關注瀏覽器底層機制的結構性變革,推進"原子化"或"模塊化",由此衍生的可編程性與組合性將帶來極具破壞力的顛覆潛力。
Perplexity
Perplexity是以推薦系統著稱的AI搜索引擎,最新估值140億美元。其主要特點是實時總結頁面,在獲取即時信息方面佔優勢。Perplexity將發布原生瀏覽器Comet,深度嵌入答案引擎。
然而,Perplexity仍需解決高搜索成本和邊際用戶低利潤率問題。Google也在積極進行AI重塑,推出新的瀏覽器標籤頁體驗AI Model。
僅憑表層功能模仿難以真正威脅Google。真正可能建立新秩序的,將是從底層重構瀏覽器架構、將LLM深度嵌入瀏覽器內核,在交互方式上實現根本性變革。
Brave
Brave是Crypto行業最早也最成功的瀏覽器,基於Chromium架構。其依靠隱私和瀏覽賺取Tokens模式吸引用戶。但隱私需求仍主要集中於特定用戶羣體,難以顛覆現有巨頭。
Brave月活躍用戶達8270萬,日活躍用戶3560萬,市場份額約1%-1.5%。其月均搜索查詢量約13.4億次,約爲Google的0.3%。
Brave計劃升級爲隱私優先的AI瀏覽器。但受限於獲取用戶數據較少,大模型可定制化程度較低,不利於快速精準產品迭代。在即將到來的Agentic Browser時代,Brave或將在特定注重隱私用戶羣中保有穩定份額,但難成爲主要玩家。
Donut
Crypto初創項目Donut獲700萬美元Pre-seed融資。其願景在於實現"探索-決策-加密原生執行"的一體化能力。
這一方向核心在於結合加密原生的自動化執行路徑。未來Agent有望取代搜索引擎成爲主要流量入口,創業者將爭奪Agent執行帶來的訪問和轉化流量。業界已將這一趨勢稱爲"AEO"(Answer/Agent Engine Optimization)或"ATF"(Agentic Task Fulfilment)。
給創業者的建議
Browser本身依舊是互聯網世界最大的未被重構的"總入口"。全球桌面用戶約21億、移動端超43億,它是數據輸入、交互行爲、個性化指紋存儲的共同載體。
對創業者而言,真正具備顛覆潛力的並非"頁面輸出"層面優化。真正突破口在於"輸入側" - 如何使AI Agent主動調用創業者產品完成具體任務。這將成爲未來產品能否嵌入Agent生態、獲得流量與價值分配的關鍵。
搜索時代拼"點擊";代理時代拼"調用"。
創業者應將產品重新想象成API組件,讓智能體不僅能"讀懂"它,更能"調用"它。產品設計需考慮三個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