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驅動瀏覽器新戰爭:從搜索到智能代理 重塑網路入口

AI將重塑瀏覽器:第三次瀏覽器戰爭的新趨勢

第三次瀏覽器戰爭正在悄然展開。從上世紀90年代的Netscape、IE,再到Firefox與Chrome,瀏覽器之爭一直是平台控制權與技術範式變遷的集中體現。Chrome憑藉更新速度與生態聯動奪得霸主地位,谷歌通過搜索與瀏覽器的雙寡頭結構,形成了信息入口的閉環。

但如今,這一格局正在動搖。大型語言模型(LLM)的崛起,使越來越多用戶在搜索結果頁"零點擊"完成任務,傳統網頁點擊行爲正在減少。同時,有關蘋果可能在Safari中替換默認搜索引擎的傳聞,進一步威脅Alphabet的利潤根基,市場對"搜索正統"的不安已顯露端倪。

瀏覽器本身也正面臨角色重塑。它不僅是展示網頁的工具,更是數據輸入、用戶行爲、隱私身分等多種能力的集合容器。AI Agent雖強,但若要完成復雜的頁面交互、調用本地身分數據、控制網頁元素,仍需借助瀏覽器的信任邊界和功能沙盒。瀏覽器正從人類界面,變成Agent的系統調用平台。

瀏覽器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我們認爲真正可能打破當前瀏覽器市場格局的,不是另一個"更好的Chrome",而是一種新的交互結構:不是信息的展示,而是任務的調用。未來瀏覽器要爲AI Agent設計 - 不僅能讀,還能寫和執行。Browser Use等項目正嘗試將頁面結構語義化,把可視化界面變成LLM可調用的結構化文本,實現頁面到指令的映射,極大降低交互成本。

主流項目已開始試水:Perplexity構建原生瀏覽器Comet,用AI代替傳統搜索結果;Brave把隱私保護與本地推理結合,用LLM增強搜索與屏蔽功能;而Donut等Crypto原生項目,則瞄準AI與鏈上資產交互的新入口。這些項目共同特徵是:試圖重構瀏覽器的輸入端,而非美化其輸出層。

對創業者而言,機遇藏在輸入、結構與代理的三角關係中。瀏覽器作爲未來Agent調用世界的接口,意味着誰能提供可結構化、可調用、可信任的"能力塊",誰就能成爲新一代平台的組成部分。從SEO到AEO(Agent Engine Optimization),從頁面流量到任務鏈調用,產品形態與設計思維都在重構。第三次的瀏覽器戰爭,發生在"輸入"而非"展示";決定勝負的,不再是誰抓住用戶的眼球,而是誰贏得了Agent的信任,獲得調用的入口。

瀏覽器發展簡史

上世紀90年代初,Netscape Navigator爲數以百萬計用戶打開了通往數字世界的大門。微軟意識到瀏覽器的重要性,將Internet Explorer強行捆綁進Windows系統,瓦解了Netscape的市場主導地位。

困境中,Netscape工程師選擇將瀏覽器原始碼公開,這段代碼後來成爲Mozilla項目基礎,最終定名爲Firefox。Firefox在用戶體驗、插件生態、安全性等方面實現多項突破,標志着開源精神的勝利。

與此同時,Opera瀏覽器於1994年問世,2003年引入自研Presto引擎,支持CSS、自適應布局等前沿技術。同年,蘋果推出Safari瀏覽器。2007年,IE7隨Windows Vista推出,但市場反饋平平。Firefox市場份額穩步提升至約20%,IE統治逐漸松動。

Chrome於2008年問世,憑藉頻繁更新節奏與全平台統一體驗迅速崛起。2011年11月,Chrome首次超越Firefox;六個月後又反超IE,完成從挑戰者到主宰者的轉變。

進入2020年代,Chrome全球市場份額穩定在約65%。Google搜索引擎與Chrome瀏覽器形成雙重壟斷結構,前者控制全球約九成搜索入口,後者掌握大多數用戶進入網路的"第一窗口"。

隨着大型語言模型(LLM)崛起,傳統搜索受到衝擊。2024年,Google搜索市場份額自93%跌至89%。有關蘋果可能推出自有AI搜索引擎的傳聞,更可能撼動Alphabet利潤支柱。

從Navigator到Chrome,從開源理想到廣告商業化,瀏覽器之爭始終是關於技術、平台、內容與控制權的戰爭。誰掌握入口,誰就定義未來。

在VC眼中,依托LLM和AI時代人們對搜索引擎的新需求,第三次瀏覽器戰爭正在逐步展開。

現代瀏覽器的老舊架構

傳統瀏覽器架構包括:

  1. 客戶端前端入口:完成TLS解密、QoS採樣和地理路由。

  2. 查詢理解:進行拼寫校正、同義詞擴展、意圖解析。

  3. 候選召回:使用倒排索引和向量索引篩選初步候選頁面。

  4. 多級排序:通過輕特徵將候選頁面篩選至約1000篇。

  5. 深度學習主排序:使用RankBrain和Neural Matching等技術理解查詢語義。

  6. 深度重排:使用BERT模型對文檔進行更精細排序。

這是典型的Google搜索引擎工作流程。但在當前AI和大數據時代,用戶對瀏覽器交互產生了新需求。

AI將重塑瀏覽器

瀏覽器作爲通用入口,不僅用於讀取數據,用戶還需與數據交互。瀏覽器本身是存儲用戶指紋的場所。更復雜的用戶行爲和自動化行爲,必須以瀏覽器爲載體。

瀏覽器是個性化內容的存儲場所:

  • 多數大型模型托管雲端,難直接調用本機敏感數據。
  • 將全部數據送往第三方模型,需重新獲得用戶授權。
  • 自動填寫驗證碼、調用攝像頭等,必須在瀏覽器沙盒內完成。
  • 數據上下文高度依賴瀏覽器,包括標籤頁、Cookie等。

交互形式的深刻變革

用戶搜索行爲正在演化。2024年研究顯示,美國每1000次Google查詢中,63%屬於"零點擊"行爲。用戶習慣直接從搜索結果頁獲取信息。

AI瀏覽器仍需探索恰當交互形態,特別是在數據讀取方面,因當前大模型"幻覺問題"仍未根除,許多用戶難以完全信任自動生成內容摘要。

真正可能觸發瀏覽器大規模變革的,是數據交互層。用戶越來越傾向使用自然語言描述復雜任務,這些Agentic Tasks正被AI Agent接管。

未來瀏覽器必須爲全自動化設計,考慮:

  • 如何兼顧人類閱讀體驗與AI Agent可解析性
  • 如何在同一頁面上服務用戶和代理模型

Browser Use

Browser Use構建了真正意義上的語義層,爲下一代瀏覽器構建語義識別架構。它把傳統"DOM=給人看的節點樹"重新解碼成"語義DOM=給LLM看的指令樹",讓代理無需"看片點坐標"就能精準點擊、填寫與上傳。

這條路線以"結構化文本→函數調用"取代視覺OCR或坐標Selenium,執行更快、token更省、出錯更少。TechCrunch稱之爲"讓AI真正讀懂網頁的膠水層"。

Browser Use的主要特點:

  • 把可交互元素抽象成JSON片段,附帶角色、可見性等元數據
  • 將整頁轉譯成扁平化"語義節點清單",供LLM一次性讀取
  • 接收LLM輸出的高層指令,回放到真瀏覽器

一旦這套標準被引入W3C,可很大程度解決瀏覽器輸入問題。

ARC

The Browser Company(Arc母公司)將重心放在面向AI的瀏覽器DIA上。但其預測存在偏差,未能清晰區分"交互"由輸入與輸出兩個維度構成。

在輸入側,AI可提升指令式交互效率;但輸出側,該判斷明顯失衡,忽視了瀏覽器在信息呈現與個性化體驗中的核心作用。瀏覽器作爲容納私密數據又能通用渲染多樣化產品界面的平台,在輸入層替代性有限,輸出側復雜性更使其難以被顛覆。

真正能撼動Chrome的,必須對瀏覽器渲染模式進行根本性重塑,使其適配AI Agent主導下的交互需求,尤其是輸入側架構設計。Browser Use關注瀏覽器底層機制的結構性變革,推進"原子化"或"模塊化",由此衍生的可編程性與組合性將帶來極具破壞力的顛覆潛力。

Perplexity

Perplexity是以推薦系統著稱的AI搜索引擎,最新估值140億美元。其主要特點是實時總結頁面,在獲取即時信息方面佔優勢。Perplexity將發布原生瀏覽器Comet,深度嵌入答案引擎。

然而,Perplexity仍需解決高搜索成本和邊際用戶低利潤率問題。Google也在積極進行AI重塑,推出新的瀏覽器標籤頁體驗AI Model。

僅憑表層功能模仿難以真正威脅Google。真正可能建立新秩序的,將是從底層重構瀏覽器架構、將LLM深度嵌入瀏覽器內核,在交互方式上實現根本性變革。

Brave

Brave是Crypto行業最早也最成功的瀏覽器,基於Chromium架構。其依靠隱私和瀏覽賺取Tokens模式吸引用戶。但隱私需求仍主要集中於特定用戶羣體,難以顛覆現有巨頭。

Brave月活躍用戶達8270萬,日活躍用戶3560萬,市場份額約1%-1.5%。其月均搜索查詢量約13.4億次,約爲Google的0.3%。

Brave計劃升級爲隱私優先的AI瀏覽器。但受限於獲取用戶數據較少,大模型可定制化程度較低,不利於快速精準產品迭代。在即將到來的Agentic Browser時代,Brave或將在特定注重隱私用戶羣中保有穩定份額,但難成爲主要玩家。

Donut

Crypto初創項目Donut獲700萬美元Pre-seed融資。其願景在於實現"探索-決策-加密原生執行"的一體化能力。

這一方向核心在於結合加密原生的自動化執行路徑。未來Agent有望取代搜索引擎成爲主要流量入口,創業者將爭奪Agent執行帶來的訪問和轉化流量。業界已將這一趨勢稱爲"AEO"(Answer/Agent Engine Optimization)或"ATF"(Agentic Task Fulfilment)。

給創業者的建議

Browser本身依舊是互聯網世界最大的未被重構的"總入口"。全球桌面用戶約21億、移動端超43億,它是數據輸入、交互行爲、個性化指紋存儲的共同載體。

對創業者而言,真正具備顛覆潛力的並非"頁面輸出"層面優化。真正突破口在於"輸入側" - 如何使AI Agent主動調用創業者產品完成具體任務。這將成爲未來產品能否嵌入Agent生態、獲得流量與價值分配的關鍵。

搜索時代拼"點擊";代理時代拼"調用"。

創業者應將產品重新想象成API組件,讓智能體不僅能"讀懂"它,更能"調用"它。產品設計需考慮三個維度:

  1. 接口結構標準化:產品是否"可調用"?
  • 關鍵操作是否可通過語義化DOM結構或JSON映射描述?
  • 是否提供狀態機,使Agent能穩定復現用戶行爲流程?
  • 用戶交互是否支持腳本化還原?
  • 是否具備穩定訪問的WebHook或API Endpoint?
  1. 身分與通行:能否幫Agent"越過信任障壁"?
  • 能否成爲AI代理完成交易、調用支付或資產的可信中間層?
  • 對Crypto創業者,可考慮構建"區塊鏈世界的MCP(Multi Capability Platform)"。
  1. 流量機制再理解:未來不是SEO,是AEO/ATF
  • 產品要有清晰任務顆粒度:不是"頁面",而是"可調用能力單元"
  • 開始做Agent優化(AEO)或任務調度適配(ATF)
  • 適配不同LLM框架下的調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6
  • 分享
留言
0/400
养老金毁灭者vip
· 8小時前
chrome终究还是老了
回復0
YieldHuntervip
· 21小時前
老实说,Chrome的主导地位现在简直就是一个庞氏骗局……数据表明自然点击量在下降
查看原文回復0
GasFeeLovervip
· 21小時前
第一轮血开始了~ 终于等到这一天
回復0
Gas Banditvip
· 21小時前
咋个都是搜广告 谷歌药丸
回復0
永远在抄底vip
· 21小時前
感觉IE的葬礼得重办一遍了
回復0
GateUser-00be86fcvip
· 21小時前
浏览器之战又来了 懂的人都懂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