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穩定幣監管格局成形 美國GENIUS法案獲通過

穩定幣發展迅猛,全球監管格局初步成形

無論承認與否,當下的加密世界與5-10年前相比,在應用層面並無本質差異。雖然規模持續增長,Defi成爲一大亮點,但歸根結底,加密市場中最爲出圈的仍是貨幣類應用,除比特幣外就是穩定幣。

這兩者雖同爲出圈,但路徑迥異。比特幣憑藉驚人的增長曲線獲得世界認可,成爲去中心化貨幣的主要代表。而從實用性角度看,穩定幣才是真正實現全球大規模採用的加密實例。

目前,全球穩定幣市值已達2438億美元。根據數據平台統計,過去12個月中,穩定幣總交易量達33.4萬億美元,交易次數高達58億次,活躍唯一地址總數達2.5億。

使用頻率高、規模龐大,足見穩定幣的應用需求與邏輯已趨成熟。然而在監管方面,穩定幣仍處於磨合階段。近年來,全球穩定幣監管不斷完善。近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引導和推動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GENIUS法案),爲全球穩定幣監管再次掃清障礙。

穩定幣發展迅猛,頭部效應突出

穩定幣通過與法定貨幣、貴金屬等基礎資產掛鉤來提供價值穩定性,旨在消除加密貨幣的波動性,爲用戶提供可靠的結算、價值存儲和投資工具。作爲加密市場的價值尺度,穩定幣的擴張反映了行業規模的增長。2017年,全球穩定幣總流通量不到10億美元,如今已接近2500億美元。全球加密市場也從不足萬億美元增長至3萬億美元規模,從邊緣市場進入主流視野。

本輪牛市可視爲穩定幣的牛市。FTX事件後,全球穩定幣供應量從1900億美元回落至1200億美元,隨後穩步增長,18個月內持續上升。與此同時,BTC價格從17500美元谷底攀升至10萬美元以上。究其原因,本輪牛市流動性來源於外部機構,這些機構通常首選穩定幣作爲介入媒介,因此呈現出外部流動性增大、穩定幣規模擴張的特徵。

目前穩定幣種類繁多,可按控制中心、法幣類型、計息與否、抵押物等維度劃分。與其他用例不同,穩定幣本質是核心定價工具,不用於炒作、多無官方限制、可全球採用,這爲其躍升爲全球化貨幣奠定了基礎。

從覆蓋範圍看,除歐美、日韓等主流地區外,巴西、印度、印尼、尼日利亞和土耳其等新興市場,尤其是金融基礎設施薄弱及通脹嚴重地區,均已開始在日常交易中使用穩定幣。據調查顯示,穩定幣在非加密領域最受歡迎的用途是貨幣替代(69%),其次是支付商品和服務(39%)和跨境支付(39%)。

可見,穩定幣正逐步擺脫加密投資標籤,成爲加密市場與全球經濟融合的重要切入點。從市場份額看,美元穩定幣佔據穩定幣市場99%的規模,被戲稱爲"美元分支"。

細分來看,由於貨幣本身具備規模效應,強者恆強、頭部化凸顯是穩定幣領域的關鍵特點。中心化穩定幣佔據主導地位,USDT成爲絕對領導者,市場份額達1520億美元,佔比62.29%。USDC位居第二,規模約603億美元,佔比24.71%。這兩者合計佔據市場總量80%以上,集中度極高。第三位是半中心化穩定幣USDe,以獨特機制和高收益率脫穎而出,目前規模爲49億美元。Terra事件後,算法穩定幣式微,僅Sky生態的去中心化穩定幣USDS仍居前列,規模約35億美元。DAI受分流影響,規模降至45億美元。從公鏈角度,以太坊佔據絕對主導地位,市場份額高達50%,其次是Tron(31.36%)、Solana(4.85%)和BSC(4.15%)。

《GENIUS法案》被美參議院投票通過,一覽全球穩定幣監管格局

穩定幣發行是一項利潤豐厚的業務。大規模發行可使邊際成本趨近於零,數字貨幣直接換取現金的模式讓發行方在無風險收益中獲利頗豐。以USDT發行方爲例,2024年全年淨利潤達137億美元,集團淨資產飆升至200億美元,而公司僅有165名員工,人均效能驚人。如此高額收益吸引各大機構入局,近年來傳統金融機構和互聯網企業紛紛布局這一領域。目前,某家族項目也推出了穩定幣,4月12日軟啓動後迅速擴展,已集成超過10項協議或應用。

監管磨合加速,美國參議院通過《GENIUS法案》

隨着機構搶灘,監管如期而至。目前,美國、歐盟、新加坡、迪拜、香港等地都已開始或完善了穩定幣監管框架。作爲加密中心,美國無疑是全球最受矚目的地區。

美國穩定幣監管經歷了從高度不確定到逐步明晰的過程。2025年前,美國國會未針對穩定幣和加密貨幣頒布專門法規,各監管機構在現有法規下對穩定幣進行定義,以獲得這一新興領域的主導權。多頭監管導致監管碎片化,甚至出現監管混亂,給行業帶來高度不確定性與合規難題。

隨着新政府上任,穩定幣監管被按下加速鍵。今年2月,多位議員聯合提出了《2025年穩定幣透明與責任促進帳本經濟法案》(STABLE法案)和《指導和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GENIUS法案)。這兩大法案的提出並非偶然,而是得到了高層支持。在今年3月的首屆加密高峰會上,高層表示穩定幣將成爲一種"極具前景"的增長模式,希望國會在8月休會前將相關立法遞交至總統辦公室。

3月17日,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以18票贊成、6票反對的兩黨支持率通過了GENIUS法案,將該法案正式遞交至參議院。3月26日,STABLE法案成功遞交修訂版,並於4月3日獲衆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通過,遞交至衆議院進行全體表決。

兩大法案側重點略有不同:STABLE優先考慮聯邦統一管控,GENIUS更強調構建州級與聯邦並行的雙規管理制度;STABLE限定發行資格,GENIUS則允許更多類型的發行主體;兩者均要求儲備1:1支持並每月披露,但STABLE要求更爲嚴格;GENIUS支持穩定幣向持有人提供利息或收益,而STABLE禁止付息行爲。

在實踐過程中,兩大法案均面臨多方質疑。STABLE受到州政府和部分行業人士的反對,GENIUS則主要引發了合規成本的討論。

目前,GENIUS法案進展更爲迅速。5月9日,該法案在參議院投票中以48票贊成49票反對失敗,原因是部分議員要求加強反腐敗條款及禁止行政部門成員持有加密貨幣。隨後,GENIUS法案更新版本通過規模劃分了監管機制,明確與美國的保險信用和政府信用做出割裂,並增加了科技公司參與穩定幣的限制條款。更新後的法案獲得部分議員支持,美國參議院以66票支持、32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了GENIUS法案的程序性動議,爲最終立法掃清了障礙。

《GENIUS法案》被美參議院投票通過,一覽全球穩定幣監管格局

該法案的通過是美國加密資產歷史上的重要裏程碑,將填補美國穩定幣的監管空白,明確監管主體與規則,進一步推動美國穩定幣產業發展,爲加密行業的主流化再添動力。從美國角度看,法規頒布後,美元以穩定幣爲基礎深入滲透的影響力將更爲凸顯,加密市場成爲美元附屬的趨勢持續增強。值得注意的是,無論何種法案,都要求穩定幣持有者必須持有美國國債、美元等,這也爲美債創造了新的持續購買需求。

美國之外,全球穩定幣監管已初步成形

早在美國之前,歐盟就推出了加密資產市場(MiCA)法案,爲包括穩定幣在內的所有加密資產提供了全面監管框架。MiCA將穩定幣劃分爲資產參考代幣與電子貨幣代幣,同樣禁止算法穩定幣,要求穩定幣發行機構維持1:1資本儲備,遵守透明度規則,在歐盟監管機構完成註冊。歐洲保險和職業養老金管理局(EIOPA)建議對持有加密資產的保險公司實施嚴格的資本管理制度。

香港也是穩定幣監管的領先者。2024年12月,香港政府提交了《穩定幣條例草案》,預計將於5月21日立法會會議恢復二讀辯論。香港對穩定幣立法採取審慎包容態度,採用牌照許可制進行管理,明確發行人須在香港設立,有足夠財政資源及流動資產,繳納不少於2500萬港幣股本,確保儲備資產與其他資產分隔,且儲備資產市值須始終等同於流通中穩定幣的面值。

此外,新加坡於2023年發布穩定幣監管框架,迪拜則將穩定幣列入《支付代幣服務條例》。

《GENIUS法案》被美參議院投票通過,一覽全球穩定幣監管格局

總體而言,全球穩定幣監管差異有限,後來者明顯吸收了前者經驗。各國監管機構均以牌照許可爲重點對發行人進行監管,並對發行儲備、風險隔離、反洗錢與反恐作出明確規定。差異主要體現在允許的穩定幣類別、發行方限制以及本土化的反洗錢合規方面。

《GENIUS法案》被美參議院投票通過,一覽全球穩定幣監管格局

全球主要地區相繼推出穩定幣監管,反映出穩定幣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的角色定位正從無人問津邁入百家爭鳴。穩定幣逐步成爲全球貨幣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提升了加密市場的話語權,也爲加密領域的殺手級應用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另一方面,第三世界國家採用穩定幣進行24小時全球結算,某種程度上實現了最初設想的自由電子現金願景。

滄海桑田,人生多變。加密百年之後,還有多少宣稱的價值應用能在大浪淘沙後留存?從目前來看,至少穩定幣與比特幣還有其存在的意義。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6
  • 分享
留言
0/400
alpha_leakervip
· 13小時前
监管都来了?还涨个毛
回復0
wagmi_eventuallyvip
· 13小時前
监管来了 慌个啥
回復0
铁头矿工vip
· 13小時前
监管有啥用 转到defi就完事了
回復0
委托书收集者vip
· 13小時前
数字又涨了...无语
回復0
ForkYouPayMevip
· 13小時前
管就管吧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回復0
MeaninglessGweivip
· 13小時前
监管来了 起飞还远吗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