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ETH困境與突破:Restaking影響與生態固化的雙重挑戰
ETH的發展困境與未來前景
近期社交網絡上再次掀起了一輪關於ETH的熱烈討論。這場辯論的起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某知名人士與ETHPanda的訪談在中文社區引發了廣泛關注;二是相較於SOL,ETH對BTC的匯率持續走低,引發了不少人的不滿情緒。針對這一話題,以下是一些個人見解。
總體而言,ETH的長期發展趨勢仍然值得看好。市場上目前尚無直接競爭對手,因爲在以太坊的敘事中,"去中心化的執行環境"這一定位更強調"去中心化"而非"執行環境"本身。這一基本面並未改變。然而,當前ETH發展遇到瓶頸的核心原因主要有兩個:
首先,Restaking賽道對主流技術發展路徑Layer2造成了吸血鬼攻擊,分散了大量ETH生態資源。由於Restaking的核心機制無法爲ETH創造增量需求,直接導致應用端無法獲得充足的發展資源和用戶關注,推廣和用戶教育陷入停滯。
其次,以太坊生態中的關鍵意見領袖正在形成一個固化的利益階級,這導致了階級流動性的減弱。開發者生態缺乏足夠的激勵,創新自然顯得乏力。
Restaking對以太坊生態資源的影響
以太坊的官方發展路徑一直是通過分片(Sharding)方式構建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執行環境,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完全分布式的、不受任何一方控制的雲平台。應用可以在這個雲上通過競價獲取計算和存儲資源,所有資源完全由市場供需關係調控。
考慮到技術復雜度,社區最終確定了以Rollup-Layer2方案作爲主流方向。在這個方案中,所有應用可以選擇構建在獨立的Layer2上,而以太坊主網則成爲所有應用鏈的基礎設施,除了爲應用鏈提供數據最終性外,還可以起到信息中繼的作用。
以太坊還設計了一個相對自洽的商業模式,爲ETH制定了不錯的經濟模型。一方面將主鏈的POW共識機制轉換爲資產投票式的POS機制,作爲交換,各參與方可以獲得主鏈手續費收入的分紅權。另一方面,各個應用鏈需要通過主鏈交易進行數據最終性確認,而交易需要以ETH作爲Gas費用,因此只要作爲應用鏈的各個Layer2保持活躍,就會間接推動以太坊主網的活躍。
然而,問題出現在去年年末開始火熱的ETH ReStaking賽道。這個賽道的原創理念並不復雜,主要是圍繞閒置資產進行創新,即直接復用參與PoS Staking的ETH,並對外提供執行功能(AVS)。雖然這在創業創意上值得認可,但實際上這成爲了導致以太坊當前困境的直接原因。
ReStaking賽道的出現,實際上對Layer2造成了吸血鬼攻擊,直接導致ETH喪失了價值捕獲能力。因爲ReStaking爲應用提供了一個不需要支付主鏈ETH成本的"第二共識方案"。這讓整個DA市場從之前以太坊獨佔的壟斷市場變成了ReStaking和以太坊共佔的寡頭競爭市場,自然會讓以太坊失去市場定價權,直接影響其利潤。
更重要的是,這擠佔了熊市中寶貴的資源。這些資源本應用於各個應用端的推廣和市場教育,卻被吸引到了對基礎設施的"重復造輪子"工程中。今天以太坊的困境,正是由於缺乏足夠多的活躍應用導致整個價值捕獲系統出現低迷。
以太坊生態的階層固化問題
在以太坊生態中,缺乏像某些其他公鏈生態中那樣積極的意見領袖。雖然這些領袖有時被視爲推動FOMO的力量,但不可否認,他們對社區凝聚力和創業團隊信心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以太坊生態中,除了某位核心人物外,很難想到其他有影響力的領袖。這一現象部分源於最初創始團隊的分裂,但也與生態內部階層的固化有關。許多生態成長的收益被早期參與者壟斷。
因此,許多早期參與者開始轉向保守策略,相比擴展,維持現狀變得更有吸引力。爲規避風險,他們變得更加謹慎,這也解釋了爲什麼他們在推動生態發展時傾向於採取保守策略。
盡管如此,ETH的長期趨勢仍然值得期待。市場上實際上沒有直接競爭對手,因爲在以太坊的敘事中,"去中心化的執行環境"這個定位中"去中心化"比"執行環境"更爲關鍵,這個基本面並未改變。因此,只要能夠完成資源整合,推動應用建設,以太坊的未來仍然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