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加密貨幣盜竊案揭示加密資產法律定性分歧

robot
摘要生成中

加密資產盜竊案件揭示法律定性分歧

近期,一起涉及百萬加密貨幣的盜竊案件引發了廣泛關注。這起案件不僅揭示了加密資產領域的復雜性和風險,也暴露了我國在加密資產法律定性上的分歧。

案件始於2023年5月,上海居民歐某發現自己數字錢包中價值百萬的加密貨幣突然消失。經過調查,發現一個月前有人將這些加密貨幣全部轉走。進一步分析表明,歐某使用的數字錢包中存在一個自動獲取私鑰的"後門"程序。

隨後,歐某成功向公安機關提起刑事控告並立案。很快,三名犯罪嫌疑人被捕,他們都是某交易平台的前端開發工程師。這三人承認在2023年3月至5月期間,在平台的數字錢包中植入了"後門"程序,非法獲取用戶的錢包私鑰和助記詞。他們共計獲取了27622條助記詞和10203條私鑰,涉及19487個數字錢包地址。

然而,案件出現了意外轉折。承辦檢察官在調查過程中發現,真正轉走歐某加密貨幣的是另一名前員工張某2。張某2自2021年7月起就在客戶端代碼中植入了收集用戶私鑰和助記詞的程序,並在2023年4月利用這些信息轉走了歐某的加密貨幣。

最終,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以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判處四名被告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然而,這一判決引發了爭議,主要集中在對加密資產的法律定性上。

目前,我國司法機關對加密資產的性質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認爲加密資產不是財物,而是一種數據;另一種則認爲加密資產具有財物的核心屬性,可以成爲侵財類犯罪的對象。近年來,後一種觀點逐漸成爲主流。

有觀點認爲,本案以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定罪可能不夠恰當。考慮到被告利用職務便利實施犯罪,以職務侵佔罪定罪或許更能準確評價其行爲。職務侵佔罪的量刑區間更寬,最高可判處無期徒刑,相比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的最高七年刑期更爲嚴厲。

這起案件凸顯了隨着技術發展,法律需要與時俱進。未來,我們期待法律能更精準地界定加密資產的法律屬性,爲司法實踐提供更明確和統一的指導。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3
  • 分享
留言
0/400
Liquidity_Huntervip
· 13小時前
法律真就跟不上科技啊 再拖两年见鬼了
回復0
逼仓小能手vip
· 13小時前
没新鲜的 都是工程师出来创业骗人
回復0
Ser_This_Is_A_Casinovip
· 13小時前
典中典 开发哥的后门戏码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