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的十字路口:YBS、以太坊與Fintech 2.0的博弈

不要走向 Fintech 2.0

過去一年,加密貨幣行業與傳統金融企業、互聯網巨頭和全球政治家們雙向靠攏。某政客的虛擬貨幣標志着加密流動性的終結,而雙方的和解才剛剛開始。

巴基斯坦顧問、不丹加密礦場和中東高額融資,最終都成爲壓垮散戶的最後一根稻草。或許大家都該去許願池當王八,還能獲得幾分癡情。

加密大停滯時代

人類是奇怪的生物,從前追求自由,如今又向往傳統。人類似乎永遠學不到教訓。

比特幣現貨ETF獲批時,許多人認爲比特幣將改變世界。然而現在,大家都認爲比特幣只是M2的映射資產,既無法抵抗通脹保值增值,被ETF抽離後也無法成爲牛市的助燃劑,反而兩頭受制。

某政客拿着虛擬貨幣降臨他忠實的幣圈支持者時,暴漲後的沉寂也在意料之中。某些平台的自救行動、某錢包的出擊,甚至某項目是否由某交易所高管創立的爭議,都變成了無利可圖的鬧劇。

加密貨幣界目前只有大停滯。

先是被譽爲"人類文明級別的創新"的以太坊,經歷了從4000跌至1500的回落,現在寄希望於Risc-V重回L1戰場。如果連EVM都可以改頭換面,不如幹脆把PoS改回PoW。以太坊押注L1和新增Risc-V真能自救嗎?

某公鏈押注L1是在某交易所崩塌之前,也是在之後。從本質上講,該公鏈的L2或擴展層也是對其本身的吸血行爲,就像鯨魚身上的鮒魚。而以太坊上的L2則更像是自己招來的藤壺。

我們熟悉的市場模式已經一去不復返。ETH不再是貨幣,穩定幣才是。

其次,無效信息正在侵蝕整個市場。KOL Summer迅速演變爲KOL Agency Summer,接着是CEX Summer。看看最近迪拜音樂節的盛況就知道了,項目方、KOL和交易所,最終都指向交易,而交易所本身就是交易行爲的承接點,這是無解的局面。

這不是對KOL的批評,而是對市場規律的認可。從最早的三點鍾社群AMA、社區化的內容平台,再到千媒大戰的往事,KOL熱度的頂點也是終點,導向交易就是信任和影響力的出清時刻。

不過本輪週期也出現了新的分化趨勢,雖然都是無效信息,但通常分爲兩類:

  1. 低質量喊單,針對下沉市場
  2. 資深投資者站臺,宣揚存在感

再次是VC的幻滅與堅守。依靠美元資本,硅谷、中東和歐洲VC都在布局下一階段。而孤軍奮戰的華人VC,持續被LP和ROI拷問,已經與創新無關,都在快速轉向做市商角色。反正都要導向交易,不如直接跳過中間步驟。

真正的創新曾在華清嘉園,未來或許在深圳科技園。華人創始人需要在硅谷和華爾街尋求資金,但真正能滿足市場下一階段需求的項目,可能無法被現有投資框架認可。

幣圈不需要FA,Meme無法做空。

原因很簡單,交易路徑太短,交易所正虎視眈眈地盯着任何流量。寧可浪費撒網,也不能錯過風口。唯一的受益者變成了從互聯網逃入交易所的前大廠員工,不只有某字節跳動的食槽。

2018年某頭條平均在職時間只有4個月,到2024年某系已經漲到7-8個月,但更多人還是要被輸送到社會,他們只看得上頭部交易所。

今日觀點:VC受益人是頂尖學校畢業生,交易所受益人是大廠淘汰人才。他們不僅帶來專業知識和漂亮履歷,還有更深層次的運作標準,以及中介成本增多後資本效率的下降。

幣圈那種生機勃勃、百花齊放、一心只想賺錢的時代和人,都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持續的體制化,成爲了幣圈的緊箍咒。幣圈越來越像互聯網,互聯網越來越像傳統行業。

Web 3.0還是Fintech 2.0,千萬不要選錯路

發明是需求之母

我並非對加密貨幣持悲觀態度,更準確的心態是"對行業有信心,對自己前途擔憂"。這不再是一個小衆的、充滿暴富機會的行業,從業者正在被互聯網、金融業大規模替代。加密早期參與者要麼進監獄,要麼當小弟,要麼出獄後當大佬小弟。

抱怨太多不利於健康,我們不該繼續討論VC和交易所,要麼像以太坊從頭來過,要麼探索新的生態。在加密行業的每次危機中,都會誕生新的資產發行方式,比如ERC-20支撐DeFi,NFT支撐BAYC,現在來到了穩定幣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上輪鏈上活動的核心是以太坊和借貸,"樂高式"地提高資本效率。而本輪的以太坊和質押模式,並沒有復制奇跡。在我們這個時間線,某互聯網巨頭沒有發明某即時通訊軟件,而是某手機品牌的通訊軟件崛起。

生息穩定幣(YBS)成爲新的發明,它們會創造新的需求。不是因爲大家對穩定幣的需求無法滿足,某穩定幣活得很好,而是可以這樣做YBS。某項目才被發明,參考美元鑄幣稅終結,穩定幣超級週期。

YBS可能成爲新的資產發行形式,這是一個預期。借鑑心理史學,對於未來,我有三種預測,分別指向不同的未來:

  1. YBS成爲新的資產發行方式,以太坊換"芯"成功。ETH取代BTC成爲新的加密發動機,Restaking ETH成爲真正的貨幣;

  2. YBS成爲新的資產發行方式,以太坊走入沉寂。YBS會被國債等美元資產吞噬,Fintech 2.0成真,Web 3.0成爲黃粱一夢;

  3. YBS不成爲新的資產發行方式,以太坊悄然消逝。那麼區塊鏈會"去幣存鏈",Fintech 1.0是某支付平台對銀行的替代,某支付公司是對收單的電子化革新,那麼無幣區塊鏈最多是Fintech 1.5。

總結一下,Fintech 2.0是金融區塊鏈,Fintech 1.5是無幣區塊鏈技術。

穩定幣正在成爲新的資產發行模式,這是任何VC研報從未預測到的事,甚至某項目自己都沒這麼想過。如果我們認爲市場本身就是最優解,VC和交易所最大的問題不是學習某開發者沉迷技術敘事,而是不尊重市場規律。

在現有的幣圈格局下,交易所、穩定幣和公鏈事實上三家獨大,構成了主角團,其他的都是圍繞三者的供貨商和分銷渠道。交易所和公鏈比較穩定,現在戰火集中在穩定幣,不僅某穩定幣、某資產管理公司等在進軍,鏈上給出的答案就是YBS,事關全局,責無旁貸。

在如今的市場格局中,以太坊、某公鏈兩家獨大,但是另一公鏈並未放棄追趕,尤其是以太坊並未被徹底擊敗。總能聽到某公鏈DEX交易量超越以太坊生態的消息,但從真實的資產發行量看,ETH+ERC-20 USDT仍然穩佔鰲頭。

這也是我認爲以太坊基本面沒有問題的主要原因,大家對ETH的價格期待是1萬,對某公鏈的期待是1000,基點完全不同。

尤其是對比各鏈增長速率,我們可以發現基本同頻,除了某公鏈在2022年接近死亡外,其餘時間大家跟以太坊保持一致。我們可以認爲,在相關性上,各鏈穩定幣沒有走出獨立行情,仍然是以太坊的外溢。

據此,說明了以太坊和穩定幣配對的重要性,而YBS的重要性在於換錨,2300億的穩定幣市值中,某YBS項目等仍然只是others。

Web 3.0還是Fintech 2.0,千萬不要選錯路

還是那句話,YBS必須成爲新的資產發行方式,才能將ETH的資產屬性傳導到貨幣層面,否則,RWA的春天就是幣圈的寒冬。

結語

以太坊只有技術敘事,用戶只擁抱穩定幣。

我們希望用戶擁抱的是YBS,而不是某穩定幣,這是目前的現狀,也是我們和市場的分歧。

追求小衆是很大衆的事,看看貫穿式尾燈和遍布世界的某IP形象吧。簡單提一下區塊鏈支付,支付沒有任何問題,但在加密原生資產支撐的YBS主流化之前,強推區塊鏈支付是"結果早於原因",即支付應該是YBS的方向。

加密貨幣不要成爲Fintech 2.0,路不能越走越窄。

Web 3.0還是Fintech 2.0,千萬不要選錯路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4
  • 分享
留言
0/400
BlockchainTherapistvip
· 5小時前
散户被割,我笑了
回復0
空投猎手小明vip
· 07-15 18:17
没钱就是最大的错
回復0
Degen4Breakfastvip
· 07-15 18:16
还得玩山寨!
回復0
WenAirdropvip
· 07-15 18:01
这盘大的下不了了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