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Web3嘉年华反思:行业困境与机遇并存

香港Web3嘉年华反思:行业现状与未来展望

本文将对近期举办的香港Web3嘉年华进行反思,探讨行业现状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1. 香港Web3嘉年华冷清背后的原因

本次嘉年华给人以冷清的印象,这种感受源于多方面因素。场地布局不合理、筹备不足、嘉宾邀请困难、项目方匮乏等问题都有所体现。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在于东西方之间关系的疏离。

西方面孔明显减少,反映出Web3领域中东西方文化和追求的差异。一些参与者将Web3技术成果视为投机工具,而非建设性力量。西方大公链倾向于将东方视为用户而非合作伙伴。

这种现状引发思考:是外界不愿接纳,还是行业内部存在问题?抑或各方追求的目标本就不同?

2. RWA叙事的再思考

RWA(Real World Assets)成为今年的主流叙事,但它与过去几年的热点话题(如NFT、铭文、Meme)在本质上并无太大区别。从宏观角度看,这些话题最终都会被认定为"正确"和"正义"。

然而,宏大叙事往往忽视了众多个体的权益。抓住主流叙事确实能带来增长,但留存才是真正的难题。当前链上应用仍然有限,且多数不属于日常刚需。

RWA领域的机构也面临着与Web2精英光环类似的挑战。一些自称能"赋能生态"的人,实际上可能连基本的钱包使用经验都缺乏。

相比之下,比特币生态对叙事并不那么在意,这或许是一个积极信号。毕竟,追逐叙事的人往往难以成功,而创造叙事的人则有机会翻盘。

3. 以太坊创始人面临的困境

以太坊创始人正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无论选择哪条路都可能导致个人或集体的悲剧。

作为年轻的天才,他的工作努力程度堪称行业第一。以太坊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位年轻领袖的远见和潜力。然而,年轻也意味着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和误导。

他在各个会场的演讲中都坚定押注L2解决方案,这一方向有其合理性。然而,我们需要思考:是谁向他传达了这些观点?为什么这成为了他坚持的扩容方向?

如果L1本身足够优秀,是否还需要L2的存在?L2之间的鸿沟又该如何弥合?这些问题构成了当前的困境。

4. Web3游戏的困境与反思

Web3游戏领域依然充满热情,但现实却不容乐观。玩家、投资人都已清醒,只有一些执着者仍不愿放弃。

目前投入该领域的主要考虑因素包括:生态占位、防守定位和成本控制。然而,从"玩赚"到链上游戏再到社交平台游戏,这条路径似乎都成了陷阱。

Web3社区做游戏的激励效果,实际上不如参与铭文等活动。各个项目之间缺乏新用户引入,只是在内部循环导流,甚至出现联合造假数据的情况。

传统游戏公司进军Web3领域也面临挑战,无论是国内外大厂,都在Web3游戏留下的"废土"中挣扎。用户群体被惯坏,要么不愿上链,要么只关注金融属性。从零教育外部用户转入链上的成本过高,难以持续。

尽管如此,游戏本身仍是一个利润可观的行业。因此,Web3游戏可能会继续吸引一些执着的投资者。有人将当前60亿有效地址数比作1994年的互联网,期待未来的爆发。

5. 熊市来临?行业洗牌与重构

每个叙事迷茫期似乎都在香港大会前后出现。去年比特币亚洲大会后,铭文热潮迅速冷却。市场低迷导致项目方压力增大,非理性操作增多。

经历过多个周期的人都明白:熊市恰恰是Builder的机会。多年踩坑经验让人更清楚什么能存活下来。

"企业区块链"运动曾被视为死路一条,但随着L2的出现,又焕发生机。某些社区虽然能对主流行为提出批评,却难以提供更好的替代方案。

DeFi、NFT、元宇宙等概念都曾被寄予厚望,但最终广泛使用的只有稳定币及相关交易市场。

这轮损失最大的可能是VC(风险投资)。从曾经的指点江山到如今频繁被割肉,VC的处境大不如前。项目估值体系正在重构,老项目面临洗牌。

新的周期中,不宜过分迷信政策。香港的变化确实显著,但底层逻辑仍是"接受但别搞砸"。如今的市场已被机构主导,小型创业思路难以挑战现状。适应新规则或被淘汰,机构与创业者的合作才刚刚开始。

6. 未来机会何在?

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行业并非一无是处。铭文风波后,基础设施得到优化。Meme热潮留下了一批懂得洞悉需求的产品和精通底层技术的团队。

人才方面,行业完成了一轮用户教育普及,高校科研也开始转向,为未来奠定了人才基础。

方向上,公链开发已不再神秘,资金不再盲目追逐大协议。具有清晰商业模式和用户群体的工具层、应用层项目反而迎来了客观评价的机会。

密码学发展遇到瓶颈,用户操作对象也在突破限制。现实世界中的许多行为难以用密码学证明,去中心化也并非万能解决方案。效率和技术瓶颈中蕴含机会,未来可能是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融合。

在缺乏明确目标的当下,重要的是保护注意力,提升辨别能力,在周期波动中保持良好心态。

结语

对行业的失望源于早期过高期待。如果将Web3视为加密金融3.0,或许更加理性。

世界上总有一群追求自由的人,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工具和设施就足够了。

重要的是关注那些在本职工作中做到极致的人,而非被推特KOL和抽象话社区垄断信息源。

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现在人们不再相信虚无的泡沫,而是追求真正满足用户需求、有现金流和商业模式的产品。从"市梦率"到"市占率"的转变,或许正是行业所需要的。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6
  • 分享
评论
0/400
BridgeJumpervip
· 1小时前
空场无人笑死我
回复0
社区混子王vip
· 07-11 22:25
不如散伙吧
回复0
割肉艺术家vip
· 07-10 13:12
割肉爆仓常态化
回复0
SelfSovereignStevevip
· 07-10 13:09
中西裂痕太大
回复0
pvt_key_collectorvip
· 07-10 12:53
行业急需反思了
回复0
GateUser-1a2ed0b9vip
· 07-10 12:50
没落的盛宴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