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面临双重挑战:价格与基本面表现不佳引发社区争议

以太坊站在十字路口:价格与基本面双重挑战

前言

dba联合创始人Jon Charbonneau在去年年末发表文章指出以太坊缺乏明确的"北极星"目标。他在早前的言论中也表示,连以太坊内部也无法就其核心产品达成一致。

本轮周期以来,社区对ETH价格表现不佳的讨论不断。综合来看,ETH价格不仅反映市场情绪,更是以太坊能否统一社区愿景、平衡去中心化与性能、巩固智能合约平台龙头地位的关键因素。

受此启发,本文将探讨笔者认为以太坊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

ETH价格的重要性

在本轮周期中,ETH/BTC汇率创多年新低,SOL/ETH持续新高,成为以太坊遭社区诟病的主要原因。

以太坊基金会的技术人员对社区不满ETH价格的态度感到反感,认为这些人只是短期投机者。诚然,协议设计不应以价格为导向,但过度回避价格讨论也是不明智的。本节将讨论ETH价格的重要性。

ETH价格直接关系到EF的资金储备

根据2024年报告,截至2024年10月,EF总资产约9.702亿美元,其中加密货币资产7.887亿美元(99.45%为ETH);非加密资产1.815亿美元。

若保持每年1.3亿美元的支出且ETH价格稳定,当前财库可维持约7.5年。ETH价格下跌将缩短实际资金储备期,反之则延长。

1.3亿美元的支出规模引发争议。此前,社区批评EF人员冗余(约200人),仅35%为技术人员。有人提议将支出削减至3000万美元并裁员至80人。

协议安全性

ETH价格直接影响PoS共识下的攻击成本。虽然实际攻击还需考虑地理分散的验证节点和惩罚机制,但价格仍是关键因素。

以太坊采用PoS后,ETH价格直接影响质押者收益。价格下跌导致实际收益缩水,可能使质押节点退出,降低网络安全性。目前某质押平台的TVL约200亿美元,较去年12月高点400亿美元下跌近50%。去年某交易对最高涨幅达3倍多,另一公链质押收益仍是ETH的2倍左右,这可能驱使质押者在下个周期转向其他公链。

生态参与者的信心

价格是生态参与者(开发者、用户、投资者等)用实际行动投票的结果。在主流舆论普遍不看好以太坊的情况下,价格表现不佳可能引发负面循环。

以太坊生态早期开发者、EIP-1559共同作者eric.eth也发文表示:随着Vitalik淡出,EF逐渐与社区脱节,不透明性加剧。面对竞争对手的扩张和EF"反对竞争"的态度,他收到大量早期以太坊开发者质疑"为何坚持留在这个生态"。

ETH的价格是一面镜子,应该得到EF的关注和重视。

价格与基本面均受挑战,站在十字路口的以太坊

去中心化是相对的,竞争也是

不同的人、不同立场下,对去中心化的理解必然不同。某公链上的投机者并不需要一条能抵御国家级攻击的区块链,能在链上看到代币分布、开发者运营、内部地址等信息对他们来说就足够了。

同样,竞争和非竞争也是相对关系。笔者认为以太坊面临的竞争主要有两点。

作为价值存储资产

ETH作为各协议DAO金库储备资产、中心化和去中心化金融抵押品,以及NFT交易、MEV计价、代币交易对等的记账单位和交换媒介,且价值在时空上持续存在,应作为价值存储资产。

但这仅就以太坊生态内部而言。从广义看,ETH的价值存储属性仍大幅弱于比特币。

例如,从定位看,比特币诞生起就被视为"数字黄金"和"抗通胀的稀缺资产",其核心功能被明确为价值存储,更易被主流市场和大众理解。

而以太坊作为智能合约平台,价值来源包括Gas费、质押收益、链上应用生态等。这种复杂性导致其价值存储属性被稀释,大众更倾向将其视为"技术代币""实用型代币"而非纯粹的价值储存工具。

从供应看,比特币总量固定为2100万枚,通过减半机制逐步降低通胀率至零。ETH在实施EIP-1559和PoS后实际通胀率可能低于比特币。但近期因网络活动低迷,已逐渐回到通胀,并随网络波动变化。

相对比特币,以太坊复杂的功能与机制需要更高认知门槛。另外,机构投资者公开持有比特币作为储备资产,也强化了其价值存储的合法性。

因此,目前ETH的价值存储属性难以与比特币竞争。以太坊更核心的定位是智能合约平台。

价格与基本面均受挑战,站在十字路口的以太坊

作为智能合约平台

作为智能合约平台的以太坊正面临来自其他Layer1的激烈竞争。从数据看,尽管以太坊在稳定币发行和TVL上占优势,但日交易量、日均活跃地址数、交易笔数等关键数据都显现颓势。

从一年来资金流动看,某些新兴协议捕获了大额流入,而以太坊则流出近80亿美元。以太坊生态交易多集中在某些Layer2上,虽符合以Rollup为中心的路线图预期,但L1活动低迷多少影响市场对ETH的定价。

平台、开发者、应用和用户之间形成反馈循环机制。好的平台吸引优质开发者,开发者打造好应用,应用吸引用户,用户促进平台繁荣。

由于以太坊和某些公链的技术路线不同,开发者往往需要选择其一。因此在"智能合约平台"层面,它们处于竞争关系。

某公链的路线图简洁到只有四个单词。但目前不仅限于高性能。除技术外,其文化和注意力捕获也有差异化竞争点。

有人问"为何不在以太坊L2推出memecoin",因L2也具低成本高吞吐量特性。得到的回答是"文化"。概括用户画像,普遍认为以太坊上用户更多是DeFi挖矿的"老钱",而某公链代表新鲜血液和资本快速流动再分配。

新事物常能更好捕获注意力。许多创始人选择在某公链构建消费应用,除技术原因外,多提到"注意力" - 这个周期更多用户关注该公链。

在项目众多、注意力极度稀缺的周期,创始人竭力提高项目曝光度。某公链上有更多热钱和流畅用户体验,因为推广产品时,每增加一个步骤都会造成阻碍。

价格与基本面均受挑战,站在十字路口的以太坊

当局者迷 - 以太坊基金会的选择

无为而治适合处于强竞争环境的以太坊吗?

社区对某人转任EF主席存在分歧:批评者指出其在任7年期间以太坊开发缓慢、开发者支持不足及代币价格疲软等问题与其管理直接相关;其倡导的"减法哲学"和去中心化治理被批为"放任主义",导致EF未能积极协调生态资源,与其他基金会的高效运作形成对比。

这些评价短期内难以理清,也非本文重点,但一定程度反映了社区不满,作为情绪发泄出口。

该主席就任当天发文《A new chapter in the infinite garden》,表明基金会角色是"园丁"而非"控制者",通过培育客户端多样性、研发协调、社区活动等支持生态;主张适应性增长、去中心化领导,反对企业化扩张;认为以太坊需保持"世界计算机"的原始愿景。

笔者认为,事物在增长期谈价值观和理想是有益的;但如系统处于衰退阶段,无法产生增量,这种"高谈阔论"就显得苍白无力,无法服众。

成为"世界计算机"的前提、践行和发展价值观的根本是有人在生态上构建,并愿意追随和推广这种价值观。而生态的繁荣是必要条件。

韩非子在《五蠹》中指出,儒家"以文乱法"的本质在于空谈仁义,忽视现实矛盾。资源有限时,空谈仁义会脱离实际需求,必须依赖"法、术、势"等实际手段。孔子周游列国时,仅有经济较发达的卫国短暂接受其理想主义;在战乱频仍的宋、陈、蔡等国,孔子的理想主义因缺乏物质基础而被冷落。

前段时间社区质疑EF持续抛售ETH,不采用质押等理财手段维持资金储备时,当日EF又抛售一笔小额ETH。在社区不满情绪蔓延下,这举动显得糟糕。某人表示,若基金会质押ETH,可能在有争议的硬分叉事件中被迫做出"官方选择",违背以太坊去中心化原则。这个理由显得站不住脚,无法回应社区核心关切。

基于上述讨论,无论从"智能合约平台"定位的各项数据疲软,还是具"价值存储"货币属性的ETH价格低迷,以太坊都显得力不从心。这时选择坚持无为而治,不见得明智。

价格与基本面均受挑战,站在十字路口的以太坊

"以太坊是生态而非公司"

某人在2月27日的中文AMA强调以太坊不是公司,而是生态。

笔者认同以太坊不应作为公司的观点,因公司化运营意味着一定程度以盈利为目的,与以太坊一直以来的定位冲突。然而,非公司化运营导致难以设立指标衡量系统工作效率,且系统目标发散而非针对某点或方向优化。

尴尬的是,尽管EF不认为以太坊是公司,但公众对以太坊的定价和估值仍偏向于以公司方式进行,参考活跃地址数、交易量、协议收入等指标,难以达到比特币"图腾"般的简化性。

从协议收入等基本面数据看,以太坊已不再有强劲势头。例如,由于L1活动低迷导致ETH销毁大减,ETH已结束近两年通缩周期,重新通胀,年通胀率达0.72%。

在技术开发层面,该主席写道:协调而非主导开发者会议,从出发点看不错,但过于理想化。协调为主的方法实际中会碰到诸多问题,如低效和高摩擦。每人有自己意见,而无全局决策,最终难以执行。

本文并非阐明对错,也非批判EF做法,而是试图陈述笔者观点和逻辑,指出其中利害。综上,笔者认为EF需实事求是,发现问题、倾听社区意见,并有所行动。

价格与基本面均受挑战,站在十字路口的以太坊

结语

加密货币在不同周期有不同主线。在这个以比特币ETF主流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4
  • 分享
评论
0/400
末曾在场vip
· 07-10 22:36
最终还得靠实力说话
回复0
地下室成分党vip
· 07-10 13:52
换链是明智选择
回复0
DeFiAlchemistvip
· 07-10 13:49
需要深入的自我反思
查看原文回复0
薛定谔_钱包vip
· 07-10 13:39
二层生态是关键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