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火热开启,助力 PUMP 公募上线!
Solana 爆火项目 Pump.Fun($PUMP)现已登陆 Gate 平台开启公开发售!
参与 Gate广场创作者活动,释放内容力量,赢取奖励!
📅 活动时间:7月11日 18:00 - 7月15日 22:00(UTC+8)
🎁 活动总奖池:$500 USDT 等值代币奖励
✅ 活动一:创作广场贴文,赢取优质内容奖励
📅 活动时间:2025年7月12日 22:00 - 7月15日 22:00(UTC+8)
📌 参与方式:在 Gate 广场发布与 PUMP 项目相关的原创贴文
内容不少于 100 字
必须带上话题标签: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PumpFun#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100
二等奖(2名):$50
三等奖(10名):$10
📋 评选维度:Gate平台相关性、内容质量、互动量(点赞+评论)等综合指标;参与认购的截图的截图、经验分享优先;
✅ 活动二:发推同步传播,赢传播力奖励
📌 参与方式:在 X(推特)上发布与 PUMP 项目相关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
使用标签: #PumpFun # Gate
发布后填写登记表登记回链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4
🏆 奖励设置:传播影响力前 10 名用户,瓜分 $2
摩根大通为加密交易所提供银行服务 行业融入主流再进一步
摩根大通为加密交易所提供银行服务,加密世界融入主流再进一步
尽管摩根大通在今年的报告中仍建议投资者不要在投资组合中加入比特币或其他加密货币,但该公司还是向加密领域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近日有报道称,美国最大金融机构之一的摩根大通将开始为加密货币交易所提供银行服务,两家交易所在摩根大通的银行账户已于4月获批开立。初期合作中,摩根将为这些交易所的美国客户提供现金管理服务,包括电汇转账与存取款业务,但不直接参与加密货币的清结算。
这一消息引起了华尔街的关注。业内人士认为,摩根大通此举除了直接的营收考量,还可能为其带来未来承销这些交易所IPO的机会,以及考虑将自家数字货币上架这些平台。
一位高级监管人士评论称:"随着加密货币市场趋于成熟,越来越多的区块链公司具备良好的风控系统与合规水准,这样的公司不应该在银行服务方面受到阻碍。"
无疑,这桩合作是加密世界融入主流的又一重要里程碑。理解其背后逻辑至关重要,但同时不能忽视,距离整个加密世界与传统金融机构达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尚有时日。
双方"情投意合"的合作
摩根大通与这些交易所的握手,显然是双方"情投意合"的结果。前者需要在合规前提下,尽早锁定新兴领域的富矿,后者需要亲和加密世界的传统金融机构支持,以期成为更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平台,并为其深入更加广阔、机构化的市场助力。
高度合规、以法币结算为主是这些交易所共同的强属性,这与银行业顺从监管的需求完美耦合。在财务方面,这些交易所均通过了主要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合规上的投入,是其获得高估值的原因。
从这些交易所的资金流动情况来看,法币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这显然为摩根大通等银行提供了可观的收益空间。据数据平台统计,在过去24小时内,某交易所有约57亿美元的交易额,其中91.8%的交易额依托美元、欧元、英镑三种法币完成,另一家交易所同期交易额约为4700万美元,其中99.2%的交易额依托美元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交易所旗下业务丰富,在交易所业务之外,托管、稳定币、钱包等业务都有充分的法币服务需求。以稳定币为例,某交易所联合推出的稳定币,以及另一家交易所的稳定币均采用法币抵押模式发行,据统计,二者当前市值合计约8亿美元,相应产生的资金托管和法币充提手续费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而从摩根大通方面来看,尽管CEO个人长期对比特币持有负面观点,但该机构对区块链领域的探索可谓足够深入且早期,其实际行动也表现出对加密货币的好奇与热忱:
2016年,摩根大通推出了开源区块链协议,用于服务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资金交互需求。2017年,摩根大通在此基础上推出银行间信息网络,致力于解决银行间信息共享的长期挑战。目前,该网络已经吸引到包括摩根大通、加拿大国家银行、中信银行等在内的397家银行机构。
2019年,摩根大通宣布推出自家数字货币,成为全球首个"发币"的大型银行;2018年,摩根大通基于区块链通证化了价值1.5亿美元的1年期浮动利率债。
然而,在这桩重磅合作落地前,加密世界长期"胆战心惊地"游走在银行之间,与之保持着高度不确定性的合作关系。
加密世界与银行的合作波折
即使谨慎细微如某些交易所,也经历几番波折:去年8月份或因合规方面的原因被中断了与某银行的合作,无法触达英国快速支付框架网络;同年8月份还下架了某加密货币,据报道,这或许是因为该交易所的英国合作银行出于合规考量的要求。
在所有飘摇不定的故事中,某稳定币发行商及其关联交易所的最为牵动人心。众所周知,这两家机构属于你中有我的关系,而在储备金不足的情况下,虚增稳定币更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在去年卷入某司法部门的诉讼后,该稳定币发行商承认平均1枚稳定币背后大约仅有0.74美元支撑,诉状还指出8.6亿美金的储备金被关联交易所挪用。
在这桩诉讼前,这两家机构长期试图与正统银行牵手合作,然而结果总是"难延续"。它们与多家主流正统银行都有过接触,但无一例外合作均遭中断。而目前它们是否得到了主流正统银行的支持,合作现状又是如何,这些问题不得而知。
这段坎坷经历实际上是加密世界与正统银行合作状况的缩影:尽管银行垂涎于加密世界这座小金矿,但加密世界原生企业诸多合规的不确定因素又使得双方难以达成合作,甚至常常呈现拉锯战的状态,不确定性极高。而在中国,随着监管部门禁止交易所业务,国内加密行业也与银行"绝缘"。
但与此同时,多舛的命运并未阻止某些机构在加密世界地位日渐显赫。截至5月15日,据数据平台显示,某稳定币以约90亿美元市值、590亿美元日交易额,稳坐全球加密货币市值第三、交易量第一的宝座。其增发仍然对加密资产价格影响显著,但这种逻辑粗暴的价格变化又常常令人充满怀疑。
如果我们进一步检视,或许某些交易所成功在主流金融机构内开门立户,而另一些机构仍在"奔逃荒野"却"大快朵颐"的现状,是加密世界的一个分野:
努力向主流叙事靠拢的行业原生机构终将成功"上岸",与金融业的巨擘们同场竞合,而后者或许能继续在"光怪陆离"的加密世界内自我奔放,但有待回答的是,它的故事能一直讲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