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的双向演进:可信性与可用性的平衡之道

区块链发展的两条路径:可信性与可用性

区块链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方向:追求可信性和追求可用性。可用性指的是容易上手使用,但可能不那么全面深入的功能。大多数互联网产品和电子设备都在解决可用性的问题。而可信性则是在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比如比特币在解决如何建立对事物和数据的信任。这两种需求的存在,导致了区块链技术的分叉发展。

比特币可以被视为源头,以太坊则是延续了其基本理念和精神。以太坊没有向中心化妥协,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分叉。目前很多人对区块链的理解仍停留在这个阶段。一些联盟链在可用性方面做出了一定妥协,因为以太坊确实存在使用上的不便。当转账功能扩展到智能合约时,链上逻辑变得复杂。而联盟链在计算、存储和通信效率上有明显优势,因此这种分叉的出现是有其需求基础的。

在整个区块链行业中,验证是最重要也最具挑战性的环节。比特币采用对账验证,Layer2使用零知识证明,而某些自称去中心化的系统实际上并未实现真正的验证。验证主要有三种方式:担保、可累加博弈(逼近)和内置有效市场假设。比特币也未能完全解决验证激励的问题,这个问题贯穿了区块链发展的始终。分叉其实是一种良性的选择。开放式金融模糊了国家间的界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某些稳定币,但这其中inevitably存在中心化风险。

区块链技术越是向传统金融靠拢,就越容易被普通人理解;反之,越是远离传统概念就越晦涩难懂。在研究比特币时,去中心化资产的概念最具吸引力。从货币理论的角度来看,比特币难以成为真正的货币。现代货币理论已经脱离了金本位思想,货币需要反映经济的动态信息,而比特币在信息获取上相对狭窄,其发行总量完全由算法控制。

如果坚持比特币最初的架构,我们会发现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产品,而是在构建一个非合作博弈系统。纵观社会发展史,早期管理方式多采用合作博弈,如宗教和政治制度,都对资源分配问题高度敏感。这种分配机制试图评估每个人的贡献,并通过强有力的契约来约束行为。然而,谁来分配、如何验证分配与贡献的一致性,这些问题在传统社会管理体系中一直未能得到彻底解决。

以农耕文明为代表的政治机制inevitably会陷入合作博弈的困境,难以达到最优状态。相比之下,市场机制下的非合作博弈不需要建立互信关系,通过明码标价的交换机制即可运作。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国富论》实际上是在阐述非合作博弈的规则及其影响。

比特币构建了一个全球性的新型非合作博弈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矿工基于自身算力进行挖矿,其投入决策会影响到每一个参与者。通过随机算法支付矿工,当信息传播足够广泛,所有人都能自由参与时,系统就会达到一个均衡状态。区块链从一开始就将所有信息公开,实现了一般均衡的目标。

BTC、ETH等加密货币都在尝试构建非合作博弈系统,并由此沉淀出去中心化资产。这种去中心化资产具有独特的风险收益结构,与传统大类资产有本质区别。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去中心化资产在消除不确定性方面表现更为出色。

虽然比特币价格波动较大,但其算力数据和交易数据完全公开,这一点使得它的不确定性远低于传统信用资产或上市公司股票。我们不应用传统视角来评判它。即便引入二级市场,导致价格剧烈波动,矿工挖矿分配在博弈核心中仍相对稳定和可预测,任何数据变化都能实时获知。

相比之下,传统权益类资产中,公司内部事件往往不会在市场上公开。关于比特币是否属于证券的讨论,主要涉及法律主体确认的问题。限制证券参与者的主要原因是防止利用内幕信息获得不当优势。如果达到了真正的分布式,就很难将其归类为证券。

比特币在交易所与法币兑换的过程,实际上比比特币本身的博弈机制更为复杂。最初设想是在链上闭环,为链上资产提供类似传统金融的服务,但在实践中遇到了诸多挑战。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实现完全去中心化的金融服务,以及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实现、捕获和沉淀价值。最终发现,去中心化交易所难以有效沉淀价值。

区块链不是简单的线性服务系统,它缺乏自动通信等功能。链上服务最终收敛到DeFi金融服务,但关于如何捕获价值和进行竞争,这些问题本应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周全。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4
  • 分享
评论
0/400
Degentlemanvip
· 12小时前
有点难选 先稳一波btc
回复0
SignatureDeniedvip
· 07-13 07:50
垃圾以太坊一点都不好用
回复0
FOMOmonstervip
· 07-13 07:45
区块链又在纠结中心化了
回复0
RektButSmilingvip
· 07-13 07:23
中本聪赢麻了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