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抽象:Web3互操作性的新范式与挑战

链抽象:新的区块链互操作框架

Web3领域的"链抽象"概念初看令人困惑,但它正在成为行业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将从基本概念出发,探讨链抽象的本质和前景。

要点总结:

  • 抽象旨在隐藏复杂性,Web3中的抽象层次通常高于Web2
  • 模块化降低了构建公链的门槛,链抽象则涉及重新架构公链间关系和改善用户/开发者体验
  • 跨链资产转移、跨链通信、互操作性和链抽象是一套相关概念,核心是协调不同链上的交易
  • 基于意图的链抽象方案成为一种流行架构,多个组件产品可能逐步构建出链抽象的完整形态
  • 行业对链抽象的讨论仍过于关注基础设施,链抽象作为实际问题取决于链上活跃度、模块化进展和新用户/开发者的进入
  • 链抽象的未来仍存在不确定性,需要考虑对小型公链的影响,以及在非DeFi领域的应用

把问题作为方法:一种理解链抽象的新框架

链抽象的本质

链抽象是否是一个实际问题?这需要具体语境。目前来看,链抽象可以理解为模块化的延续。

在计算机科学中,"抽象"指从底层过程中分离出高级操作和概念,目的是通过隐藏复杂性来简化理解。例如:

  • 账户抽象:隐藏区块链账户的地址、私钥等信息,实现账户的无感使用
  • 链抽象:隐藏各条链的共识机制、Gas费、原生代币等信息,实现链的无感使用

Web3追求去中心化和开放生态,使得模块化和抽象的关系更为复杂。模块化有助于解决单链内部的抽象问题,但多链环境下的用户/开发者体验抽象是模块化未能完全覆盖的。链抽象涉及重新架构公链间关系,以实现多链的连接和兼容。

链抽象作为实际问题的紧迫性与以下因素相关:

  • 链上活跃度:是否有更多dApp带来更多用户活动
  • 模块化区块链进展:活跃的链上行为是否推动更多rollup和应用链构建
  • 新用户和开发者进入障碍:当前区块链环境在多大程度上阻碍新人涌入

把问题作为方法:一种理解链抽象的新框架

链抽象与相关概念

从具体到抽象的光谱来看,跨链、互操作性和链抽象是一套以协调不同链上交易为核心的相关概念,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界限模糊。

跨链相关应用和协议可分为:

  • 跨链资产转移:跨链桥、跨链AMM、跨链聚合器等
  • 跨链通信:LayerZero、Wormhole、Cosmos IBC等

跨链通信协议可处理更复杂的跨链操作。互操作性协议进一步涉及更深层的数据处理、共识和验证,确保不同区块链间的一致性和兼容性。

链抽象包含区块链互操作性,但更强调用户和开发者体验的改善,与当前的"意图"概念密切相关。

把问题作为方法:一种理解链抽象的新框架

链抽象的实现方式

不同项目对链抽象的理解和切入点各异,大致可分为:

  1. 古典派:从互操作性协议演化而来,更注重开发者端抽象。代表有Cosmos、Polkadot、OP Superchain、Polygon Agglayer等。

  2. 意图派:结合新兴意图架构,更关注用户端抽象。包括:

    • 综合解决方案:Near、Particle Network等
    • 组件类解决方案:UniswapX、1inch、Across Protocol等

两派都注重安全快速的跨链和友好交互,包括统一界面、无缝跨链、gas管理等。

把问题作为方法:一种理解链抽象的新框架

链抽象与意图的结合

"基于意图的XX协议"成为一种流行架构。Web3中的意图研究源于Paradigm的论文,核心是用户只需指定期望结果,无需关心过程,复杂任务由第三方完成。这与链抽象改善用户体验的目标一致。

市场上有多种链抽象架构分类,如Frontier Research的CAKE框架,将链抽象技术划分为权限层、求解层和结算层。

具体来说:

  • 权限层:核心是账户抽象,作为用户入口请求意图报价
  • 求解层:通常是链下第三方求解器,满足用户意图
  • 结算层:确保交易执行,用户获得预期结果,求解者获得报酬

Near等综合解决方案希望整合这三层,目前处于概念验证早期。而跨链DeFi协议等组件类解决方案已显示出优势,如Across Bridge在速度、费用和收费能力方面表现出色。

未来,众多组件类产品可能会逐步构建出链抽象的完整形态。

把问题作为方法:一种理解链抽象的新框架

把问题作为方法:一种理解链抽象的新框架

把问题作为方法:一种理解链抽象的新框架

把问题作为方法:一种理解链抽象的新框架

把问题作为方法:一种理解链抽象的新框架

把问题作为方法:一种理解链抽象的新框架

链抽象面临的挑战

当前对链抽象的理解和实践存在一些问题:

  1. 过度关注基础设施:

    • 大额融资和高估值引发市场质疑
    • 缺乏外部增量,难免被视为"空气基建"
    • Layerzero空投前后的数据落差引发对真实需求的怀疑
  2. 标准制定的困境:

    • 通用性与实用性的权衡
    • 过于宏大的标准可能难以落地
    • 为解决碎片化而生的协议本身可能造成新的碎片化
  3. 其他值得思考的问题:

    • 链抽象对小型公链的影响及其采用前景
    • 基于意图的DEX发展趋势及全球求解者层的可能性
    • 非DeFi领域的基于意图的产品形态
    • 链抽象是否会成为模块化之后的新热点或泡沫

链抽象作为一个新兴概念,仍需时间来验证其价值和可行性。行业需要在技术创新、用户需求和生态平衡之间寻找最佳路径。

把问题作为方法:一种理解链抽象的新框架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6
  • 分享
评论
0/400
Liquidity_Surfervip
· 12小时前
抽象太复杂了
回复0
快照暴击手vip
· 07-11 07:46
赞同作者看法
回复0
Meme币操盘手vip
· 07-11 07:39
这里有一个巨大的消息泄露,家人们
查看原文回复0
佛系链上人vip
· 07-11 07:38
值得一试
回复0
Gwei Observervip
· 07-11 07:35
同意这个思路很酷
回复0
孤独锚定师vip
· 07-11 07:33
跨链才是根本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