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計算威脅比特幣安全 420億美元加密資產面臨風險

robot
摘要生成中

量子計算威脅比特幣:420億美元資產面臨風險

在比特幣 2025 年會議的一場私密午餐會上,加密貨幣專家們展現出少有的凝重神情。他們擔憂的是量子計算技術的快速進展,可能對比特幣的加密安全構成威脅。有警告稱,強大的量子計算機可能在幾年內破解比特幣的私鑰,將價值約 420 億美元的比特幣置於危險之中,甚至可能引發整個市場的"清算事件"。

量子密鑰危機:比特幣面臨420億美元"大清算"倒計時

這種擔憂並非毫無根據。某量子人工智能團隊的最新研究指出,破解當前廣泛使用的 RSA 加密算法所需的量子資源,比先前估計的減少了 20 倍。雖然比特幣使用的是橢圓曲線數字籤名算法(ECDSA),而非 RSA,但兩者在數學基礎上都可能受到量子算法的威脅。一位行業專家呼籲:"比特幣社區需要在量子威脅真正成爲生存危機之前達成共識,找到緩解方法。"

要理解量子計算對比特幣的威脅,首先需要了解 ECDSA。當創建比特幣錢包時,會生成一對密鑰:一個私鑰和一個公鑰。公鑰經過哈希運算生成比特幣地址。交易時,用私鑰對交易進行數字籤名,網路中的其他人可以用公鑰來驗證籤名的真實性。對於傳統計算機,從公鑰反推出私鑰在數學上被認爲是不可行的,這是比特幣安全的基礎。

然而,量子計算機的出現,特別是肖爾算法的提出,改變了這一局面。肖爾算法能夠高效地解決大數質因數分解和離散對數問題,這正是 RSA 和 ECDSA 等公鑰密碼體系安全性的數學基礎。理論上,一臺足夠強大的量子計算機可以利用肖爾算法,通過已知的公鑰快速計算出對應的私鑰。

最容易受到攻擊的是那些直接暴露了公鑰的地址,如早期使用的 P2PK 地址。據估計,約有 190 萬至 200 萬枚比特幣仍存儲在這類地址中。更常見的 P2PKH 地址,雖然地址本身是公鑰的哈希值,相對安全,但一旦該地址發生過支出交易,其公鑰就會在交易數據中被公開。如果這些地址被重復使用,其公鑰會持續暴露,同樣面臨風險。據分析,因地址重用等原因導致公鑰暴露的比特幣可能也高達數百萬枚。

更令人擔憂的是"短程攻擊"。當發起比特幣交易時,公鑰會隨交易信息廣播到網路中,等待確認。這個過程通常需要 10 到 60 分鍾。如果量子計算機能在這短暫的時間內從廣播的公鑰中破解出私鑰,它就能構造一筆新交易,搶先將比特幣轉走。一旦這種攻擊成爲現實,幾乎所有類型的比特幣交易都將面臨即時威脅。

在硬件方面,各大科技公司正在積極推進量子計算機的發展。某公司的量子路線圖顯示,其處理器已達到 1121 物理量子比特,並計劃在 2025 年推出擁有 1386 物理量子比特的系統。另一家公司則宣布其量子計算系統將在當年晚些時候商業化可用,並能支持"至少 50 個高保真邏輯量子比特"。

盡管如此,專家們對能夠威脅比特幣的容錯量子計算機出現的時間預測仍存在分歧。一些估計認爲可能在未來 3 到 5 年內出現,而另一些則認爲至少還需要十年或更長時間。

面對量子威脅,密碼學界已開始研究"後量子密碼"(PQC)。某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已公布了首批標準化的 PQC 算法。對於比特幣而言,基於哈希的籤名方案,如 SPHINCS+,被認爲是一個有力的競爭者。然而,如何在不犧牲比特幣核心特性的前提下整合這些 PQC 算法,是一個巨大的技術難題。

更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將比特幣從現有的 ECDSA 遷移到新的 PQC 標準。這不僅涉及代碼修改,還需要對比特幣協議進行根本性的升級,以及全球數百萬用戶、數千億美元資產的平穩過渡。

一些開發者提出了激進的提案,如設定"最終遷移期限",在此之後未遷移到量子抵抗地址的比特幣可能會被視爲"已銷毀"。這類提案凸顯了社區在應對量子威脅路徑上的潛在分歧,以及在去中心化治理模式下達成共識的艱巨性。

比特幣生態系統目前似乎尚未對量子威脅做好充分準備。雖然開發者社區正在深化對量子威脅的認知,但距離形成一個清晰、得到廣泛共識的升級路線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主流比特幣交易所、錢包服務商或大型礦池尚未公開其 PQC 過渡計劃。

如果比特幣未能及時完成 PQC 過渡,後果可能不僅僅是部分用戶丟失比特幣。一場大規模的量子攻擊可能觸發市場的"清算事件",導致比特幣價格災難性下跌,並可能影響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甚至波及傳統金融機構。更深遠的影響在於信任的崩塌,可能導致公衆對數字資產的整體信任度降至冰點。

量子計算對比特幣構成了前所未有的長期挑戰。比特幣社區面臨着如何在堅守核心理念的同時,完成一次關乎生死存亡的底層密碼體系升級的艱巨任務。這不僅是一場與量子計算機發展的賽跑,更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 PQC 算法研究、標準化、比特幣協議創新、社區共識凝聚以及全球生態系統協同遷移。

量子密鑰危機:比特幣面臨420億美元"大清算"倒計時

未來的發展充滿不確定性。比特幣能否成功進化,將量子威脅轉化爲技術革新的催化劑,還是會因難以達成共識而最終在量子計算時代中失去光彩,答案將在未來幾年比特幣社區的決策和行動中逐漸顯現。這是一個關於創新、風險與堅韌的未完待續的故事,每個參與者和觀察者都將見證這場變革的發展。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4
  • 分享
留言
0/400
Layer3梦想家vip
· 07-08 04:25
理论上讲,通过递归 zk 证明的量子阻力是唯一可行的路径,老实说。
查看原文回復0
GateUser-a606bf0cvip
· 07-07 03:34
噗 就知道瞎吹比
回復0
Token经济学人vip
· 07-06 22:29
实际上,这是一个概率风险模型,其中 P(breach) = f(量子能力,时间)...
查看原文回復0
RugDocScientistvip
· 07-06 22:06
啥啥都是纸老虎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