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發展的規模極限:3000億美元市值與5%收益率的瓶頸

加密貨幣世界的規模法則:DeFi發展的瓶頸在哪裏?

比特幣的設計再次展現了其卓越性。與預期不同,DeepSeek R2並未在5月問世,而是在5月28日進行了R1的小版本更新。同樣,某知名企業家的Grok 3.5也多次延期,甚至不如火箭發射項目的實際進展。

在巨額資本的推動下,大模型領域的規模法則似乎比芯片行業的摩爾定律更快地走完了自身週期。如果軟硬件乃至人類壽命、城市和國家都存在規模效應的上限,那麼區塊鏈領域必然也有其發展規律。在某Layer解決方案進入發幣階段、以太坊重回Layer 1競爭的當下,我試圖模仿規模法則,提出一個針對加密貨幣領域的版本。

以太坊的軟規模上限與某公鏈的硬性限制

我們可以從全節點數據規模入手分析。全節點代表着公鏈的完整"備份"。僅僅擁有比特幣、以太坊或其他加密貨幣並不等同於擁有相應的區塊鏈。只有下載全節點數據並參與區塊生成過程,我們才能真正擁有相應的帳本,同時爲網路增加一個去中心化節點。

某公鏈維持着1500個節點的規模,在去中心化和共識效率之間尋求平衡。與之對應的是400TB的全節點數據規模,在各大公鏈和Layer解決方案中位居前列。

相比之下,以太坊在控制數據量方面表現出色。自2015年7月30日創世區塊誕生以來,以太坊全節點數據量僅有約13TB,遠低於其競爭對手的400TB。而比特幣643.2GB的數據量堪稱藝術品級別的設計。

中本聰在初始設計中嚴格考慮了摩爾定律的增長曲線,將比特幣的數據增長嚴格限定在硬件擴張曲線之下。這一點使得後來支持比特幣大區塊的觀點難以成立,因爲摩爾定律已經接近其邊際效應的極限。

無論是CPU、GPU還是存儲領域,硬件進步都呈現放緩趨勢。英特爾14nm++工藝、英偉達新一代GPU系列的性能提升,以及存儲技術的發展,都顯示出增長的天花板。

簡而言之,規模法則意味着公鏈底層硬件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可能不會有巨大突破。這不僅是短期技術限制,更可能是長期發展趨勢。

面對這一挑戰,以太坊專注於生態優化和重構。無論是效仿某科技巨頭自建Layer解決方案,還是全面擁抱新型處理器架構,都不是爲了追求"更極致的軟硬件協同",而是鞏固自身優勢。

某高性能公鏈選擇追求極致的交易速度。在現有技術改進之外,其超大規模的節點已經實際上排除了個人參與者。13TB的硬盤容量對普通用戶來說尚可接受,但400TB已經遠超個人能力範圍。即便是600GB的比特幣全節點數據,在當前存儲技術水平下也勉強能夠滿足。

關鍵問題在於:區塊鏈規模的下限和上限究竟在哪裏?

加密規模法則:DeFi的硬頂在哪裏?

代幣經濟體系的極限

盡管人工智能技術未如預期與加密貨幣深度融合,但這並未阻礙某些相關項目幣價的漲。事實上,同時涉足區塊鏈和AI領域已成爲部分政治力量的共同策略。5G和元宇宙概念逐漸式微,而穩定幣仍然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簡要討論代幣經濟體系的各項極限指標:比特幣在缺乏實際應用場景的情況下市值達到2萬億美元,以太坊爲3000億美元,某高性能公鏈爲800億美元。以以太坊爲基準,我們可以粗略估計公鏈經濟體系的極限在3000億美元左右。

這並非表示比特幣估值過高,也不意味着新興公鏈無法超越這一數值。而是認爲,某種公鏈的市場表現可能代表了當前的最優解。換言之,我們假設當前市場表現是最合理的存在。因此,直接選取該值比進行復雜計算更爲有效。

從《規模》一書中,我們引入兩個概念:

  1. "超線性規模縮放":系統規模擴大時,其產出或效益以更快速度增長。

  2. "亞線性規模縮放":系統規模擴大時,某些指標(如成本、資源消耗等)的增長速度低於線性比例。

以以太坊爲例,其從1美元(2015年)增長到200美元(2017年)可視爲超線性規模縮放,而從200美元增長到歷史最高點(2021年)則屬於典型的亞線性規模縮放。

一切都有其極限,否則生物、植物都將無限生長。但地球重力等因素構成了難以逾越的障礙。

那麼,DeFi是否已觸及其極限?

DeFi的規模極限可以用以太坊來衡量,進一步考察其收益率。我們可以參考三個標準:某algorithmic stablecoin項目曾承諾的20%年化收益率,某去中心化穩定幣的150%超額質押比例,以及當前某新興穩定幣項目90天移動平均年化收益率5.51%。

假設DeFi的收益捕獲能力從1.5倍下降到5%,即使以20%計算,DeFi似乎也已接近其上限。值得注意的是,萬億規模的真實世界資產上鏈可能會降低DeFi平均收益率,而非提高,這符合亞線性規模縮放法則。

我們可以大膽假設,目前鏈上經濟體系以代幣經濟爲基準模式,其實際規模上限在3000億美元左右,收益率約爲5%。這並非單個代幣的上限或下限,而是可交易的總體規模。

實際上,2萬億美元規模的比特幣拋售是難以實現的,即便是美國國債市場也難以承受如此大規模的交易衝擊。

加密規模法則:DeFi的硬頂在哪裏?

結語

縱觀比特幣以來的區塊鏈發展歷程,公鏈之間的差異化趨勢並未消除。比特幣與鏈上生態的聯繫日益減弱,而鏈上信譽系統、身分系統的失敗導致超額抵押模式成爲主流。

無論是穩定幣還是真實世界資產,都是鏈下資產以槓杆方式上鏈的表現。這意味着鏈下資產天然具有更高可信度。在當前鏈上規模法則下,我們可能已觸及到規模法則或摩爾定律的上限。自DeFi Summer以來僅5年時間,自以太坊誕生以來不過10年,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速度令人驚嘆,但也面臨着增長瓶頸的挑戰。

加密規模法則:DeFi的硬頂在哪裏?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8
  • 分享
留言
0/400
ApeWithNoFearvip
· 22小時前
主链也就那样吧 没啥新意
回復0
炒币老母亲vip
· 07-10 23:07
币圈还是熟悉的配方啊?
回復0
多签失败大师vip
· 07-10 23:07
又被币圈割了韭菜
回復0
LiquidatedAgainvip
· 07-10 23:05
谁懂啊 被强平四次的惨痛教训告诉我 牛市别太飘
回復0
MonkeySeeMonkeyDovip
· 07-10 23:04
币圈韭菜没跑了
回復0
Hodl熊本熊vip
· 07-10 23:01
熊熊算出来惹 L2 在 3k 亿市值会遇瓶颈喵
回復0
HashBanditvip
· 07-10 22:46
在我挖矿的日子里,我们可以梦想得更大……但这些L2扩展限制打击得比我2017年的电费账单还要厉害,老实说。
查看原文回復0
Hash_Banditvip
· 07-10 22:40
自2013年以来一直在挖矿……如今的难度周期感觉不一样,实话说。
查看原文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