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Infini關停U卡業務 揭示加密支付行業困境與發展方向
加密初創公司 Infini 關停 C 端 U 卡業務背後的深層原因
近日,加密初創公司 Infini 宣布關停所有卡片服務,引發行業廣泛關注。作爲曾在華語區積累大量用戶的 U 卡服務商,Infini 的這一決定讓不少忠實用戶感到惋惜。
Infini 聯合創始人 Christine 在接受採訪時詳細闡述了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和心路歷程。她表示,這是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戰略調整,主要考慮了合規成本、利潤微薄和運營壓力等因素。
成本失控與商業模式難以爲繼
Christine 指出,U 卡業務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沉重的成本結構。她透露,Infini 在 U 卡業務上幾乎沒有任何利潤,只有不斷增加的成本。
具體來說,U 卡業務的主要成本包括:
KYT 和 KYC 成本:每筆交易都需要進行身分驗證和交易監控,無論結果如何都需要支付費用。
卡組和銀行費用:包括固定的 API 費用、匯率轉換費等。
運營成本:U 卡業務的運營復雜度堪比加密貨幣交易所,需要大量人力維護。
合規成本:不同地區的支付牌照申請費用高昂,且審批週期長。
Christine 強調,支付牌照是最燒錢的環節。申請各地區的支付牌照不僅耗時長,費用也十分高昂。
加密支付願景與現實的錯位
比起理想中的"加密世界通往現實支付的橋梁",現實中的 U 卡顯露出結構性局限。Christine 認爲,如果想在 U 卡上盈利,就只能提高手續費,但這違背了團隊的初衷,也可能引起用戶不滿。
更現實的問題是,U 卡的用戶體驗遠不如傳統支付產品。用戶經常抱怨在某些地區使用卡片時被收取額外費用,而這些費用並非由 Infini 收取,而是上遊銀行卡組的收費。然而,用戶往往將這些成本歸咎於 Infini,導致公司在承擔復雜合規和客服負擔的同時,並未獲得相應的回報和理解。
加密支付的未來展望
Christine 認爲,當前的 U 卡模式並非加密支付的終點。她強調,加密支付的最終目標應該是讓用戶能夠直接使用穩定幣進行支付,而非依賴法幣支付渠道。
展望未來,Infini 將聚焦於兩個方向:
加強理財產品線,爲公司提供可持續的收入來源。
深入探索真正去中心化的加密支付路徑,提升其在現實應用中的可行性。
Christine 表示,Infini 將繼續以長期創業者的姿態前行,堅定看好加密支付的發展前景。盡管面臨諸多挑戰,但團隊將持續積累經驗,推進技術創新和業務拓展,爲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支付解決方案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