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质押代币的开发是为了解决以太坊质押机制引入的问题:资金锁定。作为保护网络安全的回报,质押者获得质押奖励,但他们质押的 ETH 变得缺乏流动性。诸如利多(Lido)(stETH)、Rocket Pool(rETH)和 Coinbase(cbETH)等协议引入了代币化质押解决方案,用户存入 ETH 后获得可转让的代币。这些代币可以在 DeFi 中使用,同时仍然赚取质押奖励。
流动性再质押代币基于同样的理念,但将其扩展到再质押的环境中。与仅代表赚取质押奖励的 ETH 不同,LRTs 代表委托到 EigenLayer 以保障额外服务的 ETH 或 LSTs。这一附加的功能层允许相同的资金赚取多重收益流:以太坊质押奖励、EigenLayer 积分或服务费用,以及 LRT 协议激励。LRT 代币作为一个可组合的封装器,跟踪这种再质押的头寸。
关键区别在于复杂性。虽然 LSTs 反映的是以太坊质押的单一收益来源,但 LRTs 代表涉及多种服务、潜在惩罚条件和分层激励的更动态的头寸。因此,LRTs 设计具有更强大的代币机制、治理模块和赎回逻辑。
LRT 的发行始于用户向流动性再质押协议存入 ETH 或 LST。诸如 Ether.fi 或 Renzo 等协议随后使用其自己的白名单验证者集合或节点运营商网络将存入的资产委托给 EigenLayer。用户收到一个 LRT,该代币跟踪再质押的金额、预期奖励以及对 EigenLayer 的 AVSs 的比例风险敞口。
LRTs 是可互换和可转让的,允许在流动性池、借贷市场和结构化收益产品中使用。在后台,LRT 协议积极管理委托、奖励收集和 AVS 互动。它还监控惩罚风险并跟踪验证者性能。某些协议提供额外功能,如 EigenLayer 积分的自动复合或内置的惩罚保险。
与原生再质押不同,在原生再质押中用户必须运行自己的基础设施或直接与 EigenLayer 合约交互,LRTs 将这种复杂性抽象为用户友好的代币模型。结果是一种流动的链上资产,在保持完全流动性的同时,让用户获得再质押的风险敞口。
LSTs 和 LRTs 服务于类似的目的,为质押的 ETH 解锁流动性,但它们的底层机制不同。LSTs 代表纯粹的以太坊共识层上的质押头寸。它们由批量质押 ETH 并分配奖励的协议被动维护。它们的风险敞口仅限于以太坊协议规则内的验证者表现。
另一方面,LRTs 反映了由 EigenLayer 及其 AVSs 管理的二级质押层中的委托头寸。这引入了新的变量,如第三方惩罚规则、多重奖励来源和跨协议依赖性。虽然 LSTs 暴露于以太坊基础层风险,但 LRTs 还暴露于与其保障的服务相关的额外应用层风险。
另一个区别在于可组合性。LSTs 已在 DeFi 协议中被广泛采用作为抵押品、交易和流动性挖矿的目的。LRTs 现在也类似地被集成,但具有更多的复杂性。DeFi 集成必须考虑 EigenLayer 特定条件、惩罚逻辑和再质押提款队列。因此,LRT 可组合性需要更强大的基础设施和与链上奖励系统的更紧密集成。
到 2025 年,几个协议已经成为 LRT 市场的主导者。Ether.fi 和 Renzo 是最大的协议之中,各自管理着数十亿的总再质押价值。Ether.fi 推出了 eETH 和 weETH 作为流动性再质押代币,具有自动复合、AVS 费用聚合和强大的验证者市场等特点。Renzo 推出了 ezETH,专注于 DeFi 优先集成和 AVS 收益的早期风险敞口。两个协议都与 EigenLayer 的新惩罚模块和委托金库系统紧密集成。
其他值得注意的协议包括 Puffer,它将 LRT 发行与验证者去中心化激励相结合,以及 Kelp DAO,专注于社区驱动的再质押。Swell 还推出了自己的 LRT 策略,建立在 swETH 之上,旨在优化 EigenLayer 积分累积和稳定币流动性挖矿。
这些协议在用户体验、费用结构、忠诚计划和风险管理功能方面竞争。有些提供与未来空投相关的”积分”系统,而其他则优先考虑低费用结构或自动再质押再平衡。随着市场的成熟,LRT 协议越来越多地根据它们如何管理 AVS 风险敞口和奖励分配而有所区别。
流动性再质押 2.0 引入的核心创新之一是 LRT²的概念,这是一种模块化的奖励框架,用于标准化 LRTs 聚合、跟踪和分配再质押奖励的方式。在流动性再质押的早期阶段,每个协议独立发放自己的奖励。用户在孤立的系统中接收 EigenLayer 积分、AVS 费用和协议激励,这往往导致用户体验不一致和不透明的核算。
LRT²通过创建统一的奖励分配架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这个框架下发行的每个 LRT 都可以插入到一个共享的奖励金库系统中,其中积分乘数、费用曲线和时间加权激励透明地管理。这种模块化方法允许用户比较协议和 AVSs 之间的收益机会,同时确保再质押参与是可审计和标准化的。
使用 LRT²的协议也可以集成到 AVS 金库的自动委托,这些金库在链上广播其费用结构和惩罚规则。这创造了一个安全的竞争市场,并将再质押者与提供最具吸引力或最可靠奖励的 AVSs 对齐。
LRT²的引入标志着从碎片化的、特定协议的奖励逻辑向可组合的、跨平台的标准转变,这种标准实现了互操作性和长期的生态系统增长。
虽然 EigenLayer 专注于以太坊,但像 Symbiotic 这样的新再质押协议正在将这个概念扩展到其他链和资产类别。Symbiotic 提供了一个不依赖资产的再质押框架,支持 ETH、LSTs、稳定币,甚至是比特币包装资产。它的再质押机制将安全层与质押资产分离,允许新服务和 Layer2 使用多样化的抵押品引导信任。
这种多链扩展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将再质押模型开放给了以太坊之外的生态系统。它还减少了对 ETH 作为唯一信任资产的依赖,并引入了新的市场动态,如抵押品多样性和跨链验证者委托。
Symbiotic 的协议设计包括惩罚模块、委托激励和 AVS 兼容性,类似于 EigenLayer,但增加了链无关部署的灵活性。它同时支持无许可和有策划的 AVSs,使开发人员能够使用共享的安全基础创建专门的中间件或基础设施层。
多链再质押协议的出现表明,LRT 模型可能很快会演变为更广泛的流动性安全代币类别(在新背景下的 LSTs),为 Web3 提供通用的信任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