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全球加密监管对比:美日韩新港五地态度演变及现状
各国加密监管态度及风格对比
比特币诞生之初只是极客圈内的小众货币,但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加密货币市场不断扩大。目前全球加密货币持有者已超过2亿,中国的加密货币所有者也超过1900万,实现了从小众到大众的转变。短短几年间,加密市场发展到各国政府无法忽视的程度,监管成为各国必须考虑的问题。然而,目前全球对加密货币仍未形成共识,各国对加密的态度也尚未明朗。
本文将详细介绍五个在加密领域备受关注的国家和地区的监管风格演变历程,以及它们当前对加密的监管态度。
美国:平衡风险控制与创新支持
美国一直是全球加密领域最受关注的国家,但其在加密监管方面并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与日本、新加坡等国相比,美国的加密货币监管政策更为模糊且难以预测。
2017年之前,加密货币处于自由发展阶段,美国的监管政策主要关注整体风险控制,并未出现严格禁令或加速立法的迹象。
2017年,随着ICO热潮兴起,各国监管政策开始收紧。美国SEC首次针对加密货币发布公告,将ICO活动纳入联邦证券法管辖范畴。这是美国官方首次就加密货币表态,但态度仍是加强监管而非禁止。
2019年初,多家加密货币交易所重新开放IEO平台,但很快被监管机构盯上。随后,某交易平台被禁止在美国运营。此后,美国开始对加密货币进行严厉打击,将其作为证券而非资产或货币进行监管,使其面临《证券法》的诸多限制。
2021年,随着加密爱好者的增多和机构的不断呼吁,美国对加密货币的态度发生转变。2月,Gary Gensler成为美国SEC主席,他曾在麻省理工教授区块链相关课程,对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持更友好态度。不久后,美国允许某加密货币交易所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是首家在美国上市的加密货币交易所。自此,美国开始积极研究加密相关监管。
2022年,随着Luna和FTX等平台接连崩塌,美国成为这些事件中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对加密的监管力度也开始加大。
9月,美国发布首个加密货币行业监管框架草案,但至今仍未通过任何相关法律。近期,美国监管机构对多位加密行业知名人士发起诉讼,监管强度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目前,美国的加密监管仍由联邦和各州共同进行。联邦层面主要由SEC和CFTC负责,其中SEC拥有大部分监管权力。然而,这两个机构在监管职责和标准上尚未达成一致。在州级层面,各州对加密货币的态度和监管强度也不一致。有消息称,美国政府正考虑建立统一的监管框架,以消除州际监管差异。
对于监管立法,美国两党存在分歧,一些地方政客也并未将加密监管视为紧急事务,甚至完全不关心加密货币。加密监管立法夹杂在党派之争中,短期内难以达成共识。
美国总统曾签署一项名为"确保负责任地开发数字资产"的行政命令,强调联邦机构采取统一方法监管加密货币,共同解决相关风险。同时表明支持加密货币创新的立场,希望美国在加密领域的技术能在全球领先。
美国在加密领域的监管并未走在世界前列,因为其追求的是风险可控下的创新推动。可以说,美国更希望在加密技术而非监管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监管政策的模糊性为加密企业增加了不确定性,但也为技术创新留下了一定空间,这正是美国政府所强调的"解决风险,支持创新"的体现。
日本:稳定且严格的监管环境
日本长期以来一直活跃在加密领域,加密领域的重大变革中都少不了日本的身影。日本政府自加密货币发展初期就积极为行业创建健全的监管环境,目前已为加密货币专门出台法律法规,将比特币合法化并纳入监管。
2014年,日本经历了加密行业最严重的挫折之一——当时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Mt. Gox倒闭。这一事件是加密货币历史上的重大灾难,引发了投资者对加密监管的关注。此后,日本开始对加密货币行业实施更严格的监管,采取比美国等国家更清晰、明了的管控政策。
2016年,日本国会开始积极对加密货币进行立法,在《资金结算法》中增加"虚拟货币"章节,对虚拟货币进行定义并设定相关监管细则,旨在保护投资者权益并防范非法用途。
2017年,日本修改《支付服务法》,将加密货币交易所纳入监管范畴,由金融服务局(FSA)监管。这使日本成为首个将比特币合法化的国家。同年12月,日本国税局开始对加密领域收入征税,税率较新加坡更高。
2018年,当地交易所遭受5.3亿美元黑客攻击,成为日本加密政策的转折点。此后,日本加密交易所加强自我监管,监管机构也开展了密集监管。日本一直对加密采取严格监管态度,并积极推进相关立法。
2022年6月,日本通过《资金结算法》修正案,正式对稳定币进行立法,成为世界首个创建稳定币法律框架的国家,旨在保护数字货币使用者,确保币值稳定。
日本完善的监管环境让许多加密企业能够稳定发展,并在近期加密平台崩塌事件中保护了投资者免受损失。
总的来说,日本的加密货币监管清晰、严格,注重行业引导而非禁止发展,致力于保护散户投资者并不断完善相关立法。日本对加密的态度一直是系统立法和监管,明确的监管态度使加密企业在日本市场的预期更清晰。
韩国:加强监管,有望合法化
作为亚洲第四大经济体,韩国是加密货币市场最活跃的国家之一,20%的年轻人都参与加密货币交易。尽管加密渗透率极高,目前韩国仍未像日本那样将其纳入法律体系。
自2017年以来,各种形式的代币发行在韩国已被禁止。政府还针对利用虚拟货币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做出规定。为保护加密投资者,韩国实施了实名制、禁止未成年人(20岁以下)和非韩国居民开设账户等措施。韩国的加密监管政策较为一刀切,主要针对重大违法情况,相关细则缺失。多数监管规则来自政府机构或部门,而非国会层面的立法。
2021年2月,韩国首次出现加密货币立法迹象,金融监管部门开始着手考虑将加密货币纳入法律。
2022年6月,受Terra崩塌事件影响,韩国加速了加密货币立法进程。政府宣布成立"数字资产委员会",旨在提出政策建议,包括新加密货币上市标准、ICO时间表,并在数字资产基本法案(DABA)颁布前实施投资者保护措施。韩国金融监管局还计划成立"虚拟资产风险委员会"。
2022年以来,受多起加密平台崩塌事件影响,韩国开始采取更密集的加密监管措施。
过去,韩国政府未将加密货币视为法定货币,但随着新任总统尹锡烈上任,韩国对加密的态度开始转变。尹锡烈被称为"加密友好总统",曾承诺解除对加密行业的管制,并表示将采取法律措施没收非法获得的加密货币利润并返还受害者。韩国本地媒体报道称,随着新总统承诺放宽加密货币监管,市场正朝着显著合法化的方向发展。
新加坡:可预测但趋严的监管环境
在全球范围内,新加坡一直以来对加密保持友好开放的态度。与日本类似,加密货币在新加坡也被认定为合法。
2014年,新加坡货币管理局(MAS)就虚拟货币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发表声明,成为世界上首批对虚拟货币进行监管的国家之一。
2016-2017年间,当许多国家开始对加密货币实行严格监管时,新加坡货币管理局(MAS)的态度是提示风险,但并不认定其非法。
2019年,新加坡国会通过《支付服务法》,首次对监管进行立法。由于新加坡一直以"友好开放"著称,且税收较日本低,因此在之后两年吸引了众多加密企业,成为加密热土。2021年1月,新加坡又对《支付服务法》进行修订和完善,不断扩大受监管的加密货币服务范围。相比日本,新加坡的监管环境更为宽松。
2022年,新加坡当局继续完善监管环境,希望在开放的同时维持金融市场稳定。监管重点转向散户投资者,着手相关立法,进一步限制散户投资。新加坡政府也一直引导散户正视投资风险,不鼓励参与加密投资。
2023年,新加坡仍维持加密友好形象,为拥有数字资产的个人提供税收优惠。
总体而言,新加坡的加密交易相对自由,但受FTX崩塌事件影响,新加坡也开始收紧加密政策。新加坡对加密资产的态度一向是友好但不宽松,反对欺诈、投机、洗钱和不负责任宣传。新加坡的政策稳定且可预期,但为控制金融风险,正逐渐收紧监管。
香港:积极转变,加速立法
原本对加密货币持反对态度的香港,在新一届特区政府上任后发生了变化。经过几年观望,香港似乎已从其他国家的经验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监管路径。
2018年之前,香港对加密货币态度极为谨慎,监管处于探索期。2018年11月,香港首次将虚拟资产纳入监管。此后,香港一直将加密货币视为"证券"纳入现有法律体系监管,但对非证券类加密货币不进行监管。
这种监管态势持续到2021年,香港就《有关香港加强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规管的立法建议公众咨询》发布咨询总结,开始出现加密监管立法迹象。
2022年10月,香港财政司发布《有关香港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宣言》,政府态度转变,开始积极拥抱加密等虚拟资产,有望在之后将加密资产合法化。
2023年,香港不断释放立法信号。1月31日,香港金管局表示计划将稳定币纳入监管范围。4月14日,金管局发布加密资产和稳定币讨论文件的咨询总结,期望在2023或2024年落实监管安排。这些举措表明香港正积极加入加密监管立法行列。
近年来,香港一直处于观望状态,失去了领先地位。但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香港借web3发展契机,展现了重回加密领域的野心,有望成为加密货币市场的领导者。然而,最终结果还需等相关监管落地后才能确定。
总结
尽管全球各国对加密货币仍未形成共识,但加强监管仍是未来趋势。在行业发展初期,严格监管可能影响创新。但当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缺乏监管反而会对整个行业造成伤害。加密监管立法问题逐渐受到重视,也证明了整个行业正朝着积极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