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Infini关停U卡业务 揭示加密支付行业困境与发展方向
加密初创公司 Infini 关停 C 端 U 卡业务背后的深层原因
近日,加密初创公司 Infini 宣布关停所有卡片服务,引发行业广泛关注。作为曾在华语区积累大量用户的 U 卡服务商,Infini 的这一决定让不少忠实用户感到惋惜。
Infini 联合创始人 Christine 在接受采访时详细阐述了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和心路历程。她表示,这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调整,主要考虑了合规成本、利润微薄和运营压力等因素。
成本失控与商业模式难以为继
Christine 指出,U 卡业务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沉重的成本结构。她透露,Infini 在 U 卡业务上几乎没有任何利润,只有不断增加的成本。
具体来说,U 卡业务的主要成本包括:
KYT 和 KYC 成本:每笔交易都需要进行身份验证和交易监控,无论结果如何都需要支付费用。
卡组和银行费用:包括固定的 API 费用、汇率转换费等。
运营成本:U 卡业务的运营复杂度堪比加密货币交易所,需要大量人力维护。
合规成本:不同地区的支付牌照申请费用高昂,且审批周期长。
Christine 强调,支付牌照是最烧钱的环节。申请各地区的支付牌照不仅耗时长,费用也十分高昂。
加密支付愿景与现实的错位
比起理想中的"加密世界通往现实支付的桥梁",现实中的 U 卡显露出结构性局限。Christine 认为,如果想在 U 卡上盈利,就只能提高手续费,但这违背了团队的初衷,也可能引起用户不满。
更现实的问题是,U 卡的用户体验远不如传统支付产品。用户经常抱怨在某些地区使用卡片时被收取额外费用,而这些费用并非由 Infini 收取,而是上游银行卡组的收费。然而,用户往往将这些成本归咎于 Infini,导致公司在承担复杂合规和客服负担的同时,并未获得相应的回报和理解。
加密支付的未来展望
Christine 认为,当前的 U 卡模式并非加密支付的终点。她强调,加密支付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让用户能够直接使用稳定币进行支付,而非依赖法币支付渠道。
展望未来,Infini 将聚焦于两个方向:
加强理财产品线,为公司提供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深入探索真正去中心化的加密支付路径,提升其在现实应用中的可行性。
Christine 表示,Infini 将继续以长期创业者的姿态前行,坚定看好加密支付的发展前景。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团队将持续积累经验,推进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为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支付解决方案而努力。